彭德怀临终前,眼中含着泪水对家人说:“我这辈子敢于说真话,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2 00:48:20

彭德怀临终前,眼中含着泪水对家人说:“ 我这辈子敢于说真话,同时也得罪了一些人,但是我不后悔,只求无愧于心。”   1974年,彭德怀元帅正躺在病榻之上。   他的侄女彭钢匆忙赶回来看望他。   彭德怀的身体显得格外脆弱,但他依旧用力握住了彭钢的手。   眼中带着泪光,彭德怀缓缓地表示想与自己的弟弟们葬在一起。   面对伯父的请求,彭钢只能无奈地点点头答应。   然而,这个简单的愿望,却未能在彭德怀去世后立刻得以实现。   彭德怀的英雄事迹为世人所称颂。   他一生忠诚于党、于革命,英勇奋战。   然而,彭德怀却没有一段美满的婚姻生活。   他结过两次婚,两段婚姻都未能维持下去。   年少时,他曾与青梅竹马的表妹周瑞莲有着深厚的感情,但彭德怀在家乡参加农民的“闹粜”斗争,遭到通缉,被迫离开家乡。   临走时,他特意与周瑞莲交换定情信物,并承诺将来娶她为妻。   然而,地主恶霸欲将她抓去抵债,她为保全清白,毅然跳崖自尽。   周瑞莲的死给彭德怀带来了深重的打击。   1922年,彭德怀回到家乡,那时他已年满24岁。   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同意接受媒人的介绍,娶了当地一名名叫刘细妹的姑娘。   刘细妹年仅12岁,尽管如此,彭德怀并未急于同房。   彭德怀也成为了刘细妹的启蒙老师,给她讲解革命的故事,教她识字、读书。   彭德怀希望刘细妹能成为一名独立的女性,给她取名“坤模”。   1928年,平江起义的失败让彭德怀不得不在四处通缉中逃亡。   起义之前,他决定让妻子回到老家躲避风头。   他向妻子承诺,革命胜利后会回家接她。   刘坤模在家中日复一日地等待。   国民党在追捕彭德怀的同时,将目标转向了他的亲属。   她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活。   刘坤模在漂泊八年后,最终在1935年再婚。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彭德怀依然在前线指挥作战,而刘坤模通过报纸,得知彭德怀不仅还活着,还已升任八路军副司令。   她随即给彭德怀写信,分享了这些年自己的经历。   彭德怀也回复了她,信中没有过多情感的表达,只是关心她的生活。   刘坤模不久后亲自前往延安。   然而,两人已经不再是夫妻。   彭德怀得知她再婚后,只是祝愿她过得好。   尽管身边有女性对他表达过好感,彭德怀始终没有再婚的打算。   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看在眼里,也曾劝他再考虑结婚。   然而,彭德怀坚持拒绝了所有的劝说。   1940年,在指挥百团大战取得胜利后,彭德怀两名弟弟在湖南被国民党杀害。   彭德怀向蒋介石致电,要求严惩凶手,但蒋介石的回应却十分含糊。   彭德怀决定承担起抚养侄子侄女们的责任。   1950年,中央的电报送来了五个侄子侄女的消息,他们已经到了北京。   几年后,彭德怀回到北京,和这些孩子们团聚。   虽然他没有亲生子女,但他将这些侄子侄女视如己出。   特别是他的侄子彭启超,在彭荣华牺牲时,年仅十岁的彭启超就毅然决然地决定加入八路军,为父亲报仇。   1942年,彭启超历尽艰辛抵达太行山,终于与大伯彭德怀见面。   彭德怀当时担任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官。   尽管彭启超渴望跟随彭德怀参与指挥工作,彭德怀却明确表示,他应该像所有战士一样,亲自上前线,经历实战。   于是,彭启超被送往延安,加入了王震的部队。   1955年,军队开始对人员进行授衔,他凭借出色的表现,本应获得上尉军衔。   然而,授衔时,他却只得到了中尉。   经过一番询问,他得知,自己军衔的评定实际上是出于彭德怀的特意安排。   彭德怀解释道,军衔虽然重要,考虑到父辈们早逝,他能够活着就是幸运,军衔的高低不过是名利的象征。   在这次教导之后,彭启超逐渐领悟了大伯的深意。   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随着国家实行薪资制度,军队干部的子女上学的费用也不再由国家承担。   彭钢在放学回家后,带回了一封学校的信,通知她作为烈士子女,可以免学费。   看到这封信后,彭德怀立即致信学校,表示自己将承担彭钢的学费。   彭德怀还要求彭启超每月寄给妹妹20元。   进入到1959年,彭德怀因政治原因被免职。   彭钢考入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后,彭德怀单独与她谈话。他告诉她,虽然学校是一个优秀的军校,但她将会面临许多艰难困苦,且应做好思想准备。   毕业后,尽管她期望能够从事科研工作,却被分配到了汽车修理厂。面对不公正的待遇和来自同事的冷眼,彭钢依然坚守大伯的教诲。   1974年,彭德怀因病去世,彭钢赶回家中最后一面。临终时,彭德怀希望能够与已故的兄弟一同安葬在家乡。然而,当时彭钢无法立即实现这个心愿。   1999年,彭钢和其他亲属才得以将彭德怀的骨灰迁回故乡。   参考文献:[1]庞艳.彭德怀:践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典范[J].湘潮,2024(9):53-55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