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毛主席视察安庆,突然想起了陈独秀,于是便问地委书记:陈独秀家还有谁?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1 15:42:12

1953年,毛主席视察安庆,突然想起了陈独秀,于是便问地委书记:陈独秀家还有谁?殊不知,就是这简单的一问,给陈独秀后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转变。   陈松年是陈独秀的第三子。   父母离异后,陈松年随小姨生活。   在三岁时,父亲因从事革命活动遭到追捕。   一次,当士兵闯入家中寻找陈独秀的家人时,哥哥们跳墙逃走,只有年幼的陈松年在翻墙时不慎跌落至邻居家。   幸运的是,邻居保护了他。   1915年,陈独秀决定将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接到上海。   那时,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完全可以让儿子们在自己身边工作。   然而,延年和乔年性格倔强,尽管生活艰难,仍然不向父亲求助。   初到上海后,他们住在简陋的地方,甚至曾在图书馆的地板上过夜。   白天,兄弟俩外出打工,空余时间则用来阅读和学习。   陈独秀知道这一切,认为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他的继母高君曼多次看到两个孩子日渐消瘦,衣衫褴褛,心疼不已,便劝陈独秀让他们回家吃住。   然而,陈独秀却觉得,这样的善意反而会养成孩子们的依赖心理。   经过两年的艰苦生活,陈延年和陈乔年终于考上了震旦大学。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他们通过吴稚晖的引荐,最终于1919年前往法国留学。   在法国,他们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深受其影响。   与兄长们的留学经历相比,陈松年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机会去上海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更没有出国留学的条件。   因此,陈松年只能在家中等待。   1927年,陈延年在上海被捕,遭受了国民党特务的酷刑。   陈延年始终拒绝泄露任何情报。   最终,他被残忍杀害,死时年仅28岁。   陈松年得知噩耗后,痛苦至极,带着妹妹陈玉莹前往上海,却因国民党禁止收尸,他们只能在哥哥遇害的刑场上默默祭奠。   1928年,陈乔年在英租界参加党组织会议时被叛徒出卖。   在狱中,陈乔年没有透露任何党组织的秘密,最终,敌人决定将他杀害,年仅26岁。   陈松年再次前往上海处理后事,但同样由于国民党的封锁,兄妹二人只能在枫林桥畔祭奠哥哥的遗体。   随着两个哥哥的牺牲,陈玉莹的身体也因过度的精神打击而逐渐垮掉,最终她在28岁时吐血而死。   此时,陈松年已经是家中唯一的男子汉,尽力保护着母亲和祖母。   然而,家中接二连三的厄运使得母亲也日渐病弱,最终她也离世。   1933年,陈独秀在上海再次遭遇了囚禁。   陈松年前往探监,看到父亲身穿破旧衣服,胡须拉碴,甚至一时没能认出自己的父亲。   陈松年忍不住泪流满面。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陈独秀被释放。   陈松年开始承担起赡养父亲的责任。   他将家中的财物转移到乡下祠堂,然而最终日本人还是将祠堂洗劫一空,陈家再一次陷入困境。   陈松年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以及年迈的祖母,从安庆迁至江津。   此时的陈独秀已经年迈,身体逐渐衰弱,但能够和儿子一起生活。   在江津,陈松年开始教授书法等技能,稍微为家庭增添了些许收入。   1942年,父亲陈独秀因病去世。   陈松年家中经济拮据,未能为父亲买得起一口棺材,只得将父亲的灵柩安放在简陋的地方。   抗战胜利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将父亲的遗体运回故乡安庆安葬。   抗战胜利后,生活依然困苦。   陈松年并未接受安庆中学的聘请,而是选择去窑厂当工人,他和妻子一起拼尽全力养家糊口。   月薪20块钱,既要维持生活,又要供孩子们上学。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陈松年的家庭并不特殊。   1953年,毛泽东在巡视长江时与安庆地方政府交流,了解到陈松年的困境,决定为他提供30元的每月补贴。   陈松年在接到这一消息时,对毛主席和地方领导表示由衷的谢意。   他的四个孩子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三人甚至进入了大学。   这份来自毛主席的关怀为他家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   直到晚年,陈松年被安庆市政府任命为市文史馆员,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被调任为省文史馆员。   年过古稀的他,每年都会步行十余里,拄着拐杖前往父亲的墓地扫墓。   参考文献:[1]傅大章.关于毛泽东同志一九五三年二月视察安庆时讲话的回忆[J].理论战线,1981(3):1-4  

0 阅读:97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