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陈赓正在颐和园养病,他的身体不好没有参会。有几位上将来看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3-31 17:40:57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陈赓正在颐和园养病,他的身体不好没有参会。有几位上将来看望他,说起庐山会议上的情形,他们居然眉飞色舞起来,言语之中对彭老总非常不尊重。陈赓听后,怒目而视,眼看就要生气了。几位上将不刺激陈赓的身体,识趣离开。在陈赓心中,始终非常尊重彭老总。   彭德怀与陈赓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不仅是湖南的老乡,而且在年轻时曾在同一师的湘军中并肩作战。   1951年,朝鲜战争进入了激烈的第五次战役。   第60军的第180师在北汉江地区与美军交战时,战况迅速恶化。指挥失误使得180师处于分割包围的困境。彭德怀对此事非常愤怒,尤其是在得知该师师长未能及时处理突围问题后。   那时,陈赓刚刚被任命为志愿军副司令兼第三兵团司令员。他急切地从北京赶往朝鲜,正好赶上战役总结会议。   会上,彭德怀对战役指挥进行了严厉批评,尤其是对第180师的指挥失误,彭德怀的愤怒言辞让在场的所有将领都感到紧张。尽管邓华想要劝解,但面对彭德怀的怒气,他也不敢开口。   就在这时,陈赓悄悄地走到彭德怀身边,轻声提议暂停会议。彭德怀气息渐渐平复下来。最终,他同意了休会提议。此时,宋时轮和杨得志也纷纷表示感谢,气氛变得轻松了许多。   1952年,彭德怀与陈赓联手制定了坑道战的策略,并结合了野战工事,最终确立了一个系统化的防御体系。这一战术,经过实战的检验,赢得了毛泽东的赞许。   坑道的防御不仅有效抵抗了美军的轰炸,还保持了志愿军阵地的稳定。   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依然在空中和地面进行猛烈攻击,但坑道战术的优势再次显现。美军的空袭未能给志愿军造成显著伤害。   战斗中,陈赓因战事暂时回国,而彭德怀则继续坚守前线。与此同时,陈赓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开始筹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彭德怀胜利归国后,担任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而陈赓创建的哈军工也归中央军委领导。   彭德怀多次前往哈军工视察,亲自指导工作,提出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   1954年,彭德怀成为新中国的国防部长,并对国防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五年后,陈赓成为国防部副部长。然而,在庐山会议后,反动将领接替彭德怀成为国防部长。   此时,陈赓与反动将领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源于多年的积怨。   早在南昌起义时期,陈赓便与反动将领有过不和。此后,1949年的粤桂边围歼战再次激化了两人之间的分歧,陈赓屡次与反动将领发生冲突,最终通过上报中央军委,确保了作战的胜利。   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陈赓因健康问题未能参会,但他密切关注会议进展。   会议后,陈赓坚信彭德怀无冤,但在当时的政治气氛下,陈赓无力改变彭德怀的命运。   此后陈赓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他曾经在1957年和1960年两度经历心肌梗塞,但依然拼命工作。   组织与他的老部下们越来越担心他的身体状况,终于提出让他南下上海调养的建议。   在那段时间,上海的气候温暖、医疗条件更为先进。   陈赓起初并未接受这一安排。他觉得自己身负重任,工作繁忙。直到身体再次发出警告,陈赓才勉强同意调养。   陈赓的妻子傅涯一直在旁照顾他。尽管如此,陈赓依旧坚持不愿受到“特殊待遇”。  上海第一书记陈丕显曾特别嘱托工作人员提高陈赓的饮食标准。然而,陈赓每次吃饭时都会挑出肉类,将其送给需要的同志。他说,国家经济困难,老百姓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很多基层干部营养不良。   陈赓到上海后的几件事也影响了他的健康。   很多干部知道他来沪后,纷纷上门探望他。尽管医生建议他少说话,但陈赓总是不忍拒绝这些善意的探访。   每次接待访客,他都会感到身心疲惫。   傅涯私下里便回绝了一些拜访请求。但这样一来,外界开始散布陈赓态度高傲的言论。   陈赓得知此事后,不仅没有责怪傅涯,反而让人去请那些干部继续来访。其次,傅涯本来计划陪伴陈赓一同前往上海,但陈赓坚持要求她留在北京继续工作。   在组织的安排下,傅涯还是随陈赓来到上海。   傅涯全力照顾陈赓的日常起居。然而,陈赓觉得傅涯应该有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完全围着他转。   于是,他主动要求上海市委给傅涯安排工作,结果傅涯的工作量大增。   上海的一些将领在与陈赓交谈时,无意间提起了组织要求高级将领写作战总结的事。陈赓虽然身体虚弱,但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向组织申请,要求自己也参与撰写。   组织要求他口述由他人代笔。刚开始,陈赓确实按照要求进行,但他对初稿并不满意,决定亲自修改。   1961年3月,陈赓感到呼吸困难、胸口剧痛。这次他并没有立即告知医务人员,也没有告诉傅涯。   直至3月16日,陈赓的心脏病突发,医生紧急赶到,虽然尽力抢救,但最终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参考文献:[1]邓群刚.陈赓的精神风范及其时代价值——以《陈赓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毛泽东研究,2024(5):26-37  

0 阅读:72

猜你喜欢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