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邓颖超大姐站在一起的这个小男孩,日后成为国务院总理,成为中央重要领导人。能看出来他是谁吗? 李鹏出生于1928年的上海,他的父亲李硕勋和母亲赵君陶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了革命事业奋斗终生。 可惜好景不长,1931年,李鹏年仅3岁时,父亲李硕勋不幸被国民党反动派抓捕,惨遭杀害,英年早逝,年仅28岁。父亲的牺牲,给年幼的李鹏和母亲赵君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母子二人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由于当时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赵君陶无法与党取得联系,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她带着年幼的李鹏辗转来到四川成都赵家,在那里他们生活了七年之久。李鹏也在成都读书,过着贫苦的生活。 尽管生活十分困难,但母亲赵君陶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在她的教导下,李鹏从小就树立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立志要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革命奋斗终身。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1938年底,一位素未谋面的女性出现在了赵君陶和李鹏的生活中,她就是后来成为李鹏革命生涯中重要引路人的邓颖超。在四川,年幼的李鹏第一次见到了这位亲切慈祥的邓大姐。 原来,邓颖超是受周恩来的委托,专程来四川接赵君陶和李鹏去重庆的。由于当时政治形势动荡,为了安全起见,邓颖超先把李鹏留在了成都,带着赵君陶踏上了去重庆的列车。这一别,就是母子二人长达一年的分离。 之后,在邓颖超的帮助下,李鹏终于来到了重庆,与阔别已久的母亲团聚。更让李鹏激动的是,他见到了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周恩来。 周恩来早就听说过李鹏的事迹,对这个烈士遗孤十分关心。见面后,周恩来亲切地拉着李鹏的手,详细询问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周恩来还有意收李鹏为义子,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尽管没有办成义子,但周恩来夫妇把李鹏视如己出。1940年,周恩来派人把李鹏接到延安,安排他读书。在延安的日子里,周恩来和邓颖超对李鹏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 周恩来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教李鹏念报纸,纠正他的发音。邓颖超给李鹏缝补衣服,为他准备食物。在这对伉俪的悉心呵护下,李鹏健康茁壮地成长,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1945年,抗战胜利。党中央决定派李鹏去苏联留学深造。临行前,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嘱咐李鹏要好好学习,将来回国后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邓颖超则细心地为李鹏准备行李,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在周恩来夫妇的关怀下,李鹏远赴苏联学习。在莫斯科动力学院,李鹏刻苦学习,掌握了过硬的专业本领。学成归国后,李鹏被分配到东北丰满发电厂工作。 在丰满的日子里,李鹏时常收到周恩来夫妇从北京寄来的信件,问候他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在周恩来、邓颖超的关心和教导下,李鹏努力工作,很快成长为电厂的业务骨干。他先后当选为丰满发电厂厂长、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局长等职务,为东北电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令李鹏终生难忘的是,1962年周恩来和邓颖超视察东北工作时,专程来到丰满看望他。见到昔日懵懂的孩子已经成长为电力战线上的领军人物,老两口非常欣慰。他们勉励李鹏要继续努力,为国家多作贡献。 在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培养和支持下,李鹏的事业和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上世纪70年代,李鹏开始步入国家领导岗位。他先后担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部长,后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 在电力工业部工作期间,李鹏致力于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他提出"以电力为中心,全面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在他的领导下,我国电力工业飞速发展,电力装机容量迅速增加,为国民经济的腾飞提供了强大动力。 1983年,李鹏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在这个岗位上,他分管能源、交通、重工业等多个领域。李鹏继续发扬在电力战线上的拼搏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推动各项工作。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1987年,李鹏出任国务院总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李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作为一国之总理,李鹏始终不忘周恩来、邓颖超夫妇的教诲。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李鹏常说,自己虽然没有成为周恩来的义子,但周总理和邓大姐永远是他最敬爱的人,他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1998年,李鹏从总理岗位上退下来。在他告别人民大会堂时,他特意来到邓颖超的墓前,向这位尊敬的邓大姐深深地三鞠躬。李鹏流着泪说:"大姐,我没能尽到晚辈的孝道,没能在您老人家生前多尽些孝心。我今后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工作。" 1992年,邓颖超大姐溘然长逝。据在场的工作人员回忆,邓大姐弥留之际,口中还在呼唤着"李鹏"的名字。九泉之下的邓大姐,一定能听到李鹏的告别,她一定会以李鹏为骄傲,以自己当年的决定而欣慰。
与邓颖超大姐站在一起的这个小男孩,日后成为国务院总理,成为中央重要领导人。能看出
熹然说历史
2025-02-24 19:13:34
0
阅读: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