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与微软2

世阳聊过去 2025-02-21 16:22:21
当时,没有人认为微软能做好图形界面加鼠标的操作系统。可是,盖茨暗地里却请了很多高手来助阵,比如当时最好的操作系统 VMS 的主持人戴维·尼尔·卡特勒及著名的操作系统专家吉姆·阿尔钦等。阿尔钦当时根本瞧不上微软的技术,他说,你们微软的东西是世界上最烂的。盖茨回答说,正因为它们很烂,才要请你来把它们做好。最后,盖茨的诚意和微软的股票期权打动了阿尔钦。完成了在研发上的布局后,盖茨要在市场上尽可能用 DOS 坚持到微软新一代操作系统开发出来。1980年,盖茨请来他哈佛同学史蒂夫.鲍尔默负责微软的日常运营,后者于2000年接任微软 CEO 。鲍尔默加入微软后,公司管理变得正规起来,并制定了非常有效的营销方案。微软将 BASIC 免费提供给 IBM ,同时以近乎免费的价格,将 DOS 预装在 IBMPC 上, IBM 的心思根本不在个人电脑上,也没有意识到这个合同最终使得 IBM 失去了对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控制权。免费的 BASIC 和预装的 DOS 其实是微软的一个钓饵,意在吸引软件公司和计算机爱好者在上面开发出各种各样的软件,使用户产生对微软的依赖。在微软之前,软件是不能直接挣钱的,因为软件都是在卖硬件时送给用户的。这样,软件的价值必须通过硬件销售才能体现出来,苹果始终坚持软件硬件一起卖。苹果拒绝开放麦金托什计算机技术客观上把所有想从个人电脑市场分一杯羹的兼容机厂商推给了 IBM 和微软。一开始,苹果的这种劣势还不明显,因为它的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还很高。但是由于 IBM - PC 的开放性和信息工业全球化的效应,使得 IBM PC 兼容机越做越便宜,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DOS 在操作系统占有率上便领先于苹果。 苹果失利的一个更深层原因,是它在某种程度上违反了信息领域的摩尔定律和安迪﹣比尔定律。整个计算机工业规模达上万亿美元,绝不是一家公司能吃得下的。在这个领域生态链的不同环节需要垄断,但是各个环节之间需要互相扶持。上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计算机工业形成了这样一种默契,由软件更新带动硬件更新。在更新软件时,软件公司先得到发展,但是,旧日的硬件很快会显得性能不够。这时,用户不是抱怨软件做得不好,而是去更新硬件。这使得硬件公司得以快速发展,苹果既做硬件又做软件,很难平衡两者。软件做得太快了硬件就跟不上,硬件做得太快了又没有合适软件可用。苹果有几款计算机一推出速度就已经落后了;还有几款推出时速度奇快,但没有什么应用软件可用。

0 阅读:0
世阳聊过去

世阳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