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一伙极端分子突袭南疆某边防检查站,疯狂屠戮执勤官兵。指挥员王刚火速驰援,违抗军令厉声喝令:"枪弹结合开保险!"这道铁血军令,最终让他荣立一等功。 (信息来源:2016-11-02 澎湃新闻——武警新疆总队反恐尖兵王刚:入伍25年亲手击毙多名暴恐分子) 天山脚下,雪虐风饕。 能见度不足五米,风卷着雪粒抽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 王刚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跋涉,积雪没过了膝盖,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他知道,这片人迹罕至的雪山,就是暴恐分子最后的藏身之所。 思绪回到七年前,那年夏天,南疆的戈壁滩热浪滚滚。 边防检查站的遇袭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耳欲聋。 静谧的戈壁滩上,一辆吉普车疾驰而过,扬起漫天黄沙。 车内,对讲机断续传来的呼救声撕裂了宁静,每一声都如同一记重锤敲击着王刚的心脏。 他的手紧握方向盘,脚下油门踩到极限,车身剧烈颠簸,却丝毫不减其速度。 后座战士们神情凝重,手中武器已经上膛待发,金属碰撞声在这紧张时刻显得格外刺耳。 王刚眼神坚毅,他深知前方等待的是一场血与火的考验。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巡逻,而是一场与命运的赛跑,一次与罪恶的正面交锋。 人民警察的使命在召唤,他们正以最快的速度奔赴战场。 上级的命令是“枪弹结合关保险”,但在生死关头,0.5秒的延迟就可能决定生死。 王刚当机立断,下令“枪弹结合开保险”,这一后来被称作“王刚条款”的命令,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玉米地里,侦察班长刘志军率先与暴徒遭遇。 长矛上泛着诡异蓝光的矛尖,苦杏仁味的毒药,暴徒的袭击迅猛而狠毒。 刘志军中招倒地,口中鲜血直流,却依然不忘提醒战友敌人的位置。 王刚迅速调配兵力,无人机升空,二组从灌溉渠包抄,甚至连附近的民房都成了临时狙击点。 这场战斗,他们赢得很艰难,也赢得很彻底。 战斗结束后,王刚在缴获的物品中发现了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用红蓝铅笔标注着袭击目标和撤退路线,旁边还有维吾尔语的注释,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这张地图让王刚意识到,反恐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远超想象。 去年秋天,煤矿遇袭,暴恐分子残忍杀害群众和民警,抢夺枪支后逃窜至雪山。 王刚再次披挂上阵,他和战士们在雪山中苦苦搜寻了四十多天,忍受着严寒、饥饿和疲惫。 找到暴恐分子藏身的山洞后,王刚身先士卒,带领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最终将暴恐分子全部歼灭。 王刚深知,反恐斗争没有终点,只有继续战斗。 时间回到2015年的春节前夕,王刚接到任务,要设卡堵截一伙暴恐分子。 地形复杂,岔路口众多,兵力有限,如何才能完成任务? 王刚拿出随身携带的两幅地图——行政区划图和军事信息图,仔细研究地形地貌和敌情,最终成功预测了暴恐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合理部署兵力,将他们一网打尽。 2009年夏天,一次野营拉练途中,王刚偶然遇到了一位失学女童阿依古丽。 他了解到阿依古丽的家庭情况后,不仅帮助她重返校园,还联系医院为她患病的父亲治病。 多年来,王刚默默地帮助了许多像阿依古丽一样的孩子和需要帮助的群众,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民情怀。 在高原围剿战中,王刚将羊圈最安全的位置让给了新兵,自己却选择睡在外围,并主动承担夜间警戒任务,这份无声的关爱,在战友们心中种下了深深的种子。 七年后的天山追剿行动中,当年的新兵已经成长为经验丰富的教官,而王刚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庆功宴上他没有选择畅饮,而是逐一检查战士们的枪械。 走进总队荣誉室,玻璃柜中的弹头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激烈战斗,旁边的展示照片中,满脸绷带的刘志军竖起大拇指,背后是战火洗礼过的玉米地,定格了那段峥嵘岁月。 王刚的故事,是千万边防军人的缩影,他们用青春和热血在祖国边疆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长城,守护着国家安全和人民的安宁。 这不仅是一个个人英雄的传奇,更是一曲守卫祖国的壮丽赞歌,在这片广袤的边疆,有无数个“王刚”正在默默坚守,用生命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武警特战侦查轻装高原山地造型!!!简直太帅了!!!
【2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