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免罚新政:算法向善与效率博弈 事件经过 2025年2月14日,美团宣布在广西部分城市试点“超时免罚”,全面取消众包骑手的超时扣款,改为积分制管理。若骑手因主观原因超时,将被扣分,但可通过准时配送恢复积分;因天气、路况等客观原因导致的超时,系统将自动免责。此次试点是美团自2022年以来的第三次规则优化探索,此前已在专送骑手中试行“服务星级”激励机制,并计划于2025年底前将积分制扩展至上海等城市。 个人观点 1. 算法治理的范式转型:从惩罚到激励 美团取消扣款的核心是推动算法“从负向处罚转向正向激励”。积分制看似温和,实则重构了平台与骑手的权力关系:通过培训帮扶、新手订单优化等措施,平台从“监工”转向“教练”,试图以技能提升替代高压管理。这种转变呼应了监管层对“算法取中”的要求,但如何避免积分沦为变相考核工具,仍需观察。例如,骑手担忧“好评换积分”可能歧视沟通能力弱者,暴露规则公平性隐患。 2. 零工经济的权益保障困局 众包骑手(兼职占比超60%)的灵活性与权益保障存在天然矛盾。免罚新政虽为骑手提供容错空间,但“稳定兼职”的社保覆盖门槛与积分制的“隐形筛选”,可能加剧骑手分层:熟练骑手受益于正向激励,新手则因频繁扣分被迫退出。这种分化折射出零工经济“去责任化”本质——平台将风险转嫁给个体,却以“柔性管理”之名规避雇主责任。 3. 用户体验与骑手权益的“不可能三角”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超时率仅0.75%,但试点中发现节假日、远距离订单等场景超时率上升,部分消费者体验受损。平台试图通过优化调度算法(如“出餐宝”系统、外卖柜投放)缓解矛盾,但若彻底取消时效压力,可能削弱配送效率,甚至引发“用户付费买等待”的新商业模式。 4. 行业洗牌:从“人力红利”到“制度成本”竞争 美团新政将推高运营成本10%-15%,中小配送企业恐因无力承担遭淘汰,行业进一步向巨头集中。而京东等企业已先行缴纳骑手五险一金,竞争压力倒逼美团加码福利,形成“合规成本”壁垒。长期看,这或促使即时配送从“拼人力”转向“拼技术优化与生态协同”。 网友评论风向 - 支持派:“早该取消扣款!骑手也是人,不是机器”“积分制让努力的人被看见”。 - 质疑派:“免罚后配送更慢?最后还是消费者买单”“稳定兼职才能参保,灵活就业者依旧被抛弃”。 - 理性派:“需配套全国社保统筹基金”“算法应公开透明,让骑手参与规则设计”。 结语 美团的免罚新政,是算法向善的一次破局试炼,却也暴露出零工经济权益保障的深层矛盾。当平台试图以“积分”替代“罚款”、用“培训”掩盖“剥削”时,真正的变革不在规则调整,而在于重构劳动价值分配——让骑手不再为算法“跑单”,而是借算法实现尊严劳动。这条路,注定漫长却必须前行。
美团骑手叛变实测京东外卖,这两个功能让同行慌了!刷到个狠人——干了5年的
【23评论】【20点赞】
重新来过
专送超时才不扣钱,扣分,但差评50.投诉500,[捂脸哭][捂脸哭][捂脸哭]
用户10xxx10
有竞争才知道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