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弃美投欧”:后美国霸权时代的战略突围 2025年2月15日,乌克兰总

火星是超亮的 2025-02-16 23:29:56

泽连斯基“弃美投欧”:后美国霸权时代的战略突围 2025年2月15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开呼吁欧洲“必须依靠自身”保障安全,并提出组建“欧洲军”的倡议。这一表态是对美国副总统万斯前一日发言的回应——万斯批评欧洲“内部威胁大于俄罗斯”,并暗示美国可能对欧洲的安全需求说“不”。泽连斯基还披露,其已拒绝美国提出的美乌矿产协议草案,因美方未承诺对乌克兰战后安全提供保障。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乌克兰在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后,首次公开质疑美国作为盟友的可靠性,并试图推动欧洲战略自主化。 ---从棋子到棋手的乌克兰外交革命 1. 美欧同盟裂痕:乌克兰的“弃美”逻辑 泽连斯基的转向,本质是对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政策的反噬。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洲价值观的批评、美国国防部长关于“欧洲军队独立承担乌克兰安全”的表态,均暴露出美国试图将战后责任转嫁欧洲的意图。乌克兰拒绝矿产协议更是一记警钟——当美国以资源索取替代安全保障时,泽连斯基选择以“主权交易”为红线,将筹码押注于欧洲。这种从“乞援者”到“谈判者”的身份转换,折射出中小国家在霸权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与其被动依附,不如主动制造大国竞争筹码。 2. 欧洲军倡议:理想主义外衣下的现实困境 泽连斯基的“欧洲军”构想,表面上呼应了马克龙早年主张,实则暗含乌克兰的利益考量。美国防长明确表示“驻乌欧洲军队不适用北约集体防御条款”,这意味着即便欧洲介入,乌克兰仍无法获得北约第五条保护。泽连斯基的倡议,实为倒逼欧洲建立独立于北约的防务体系,从而将乌克兰安全与欧洲深度绑定。然而,欧盟内部对战略自主的分歧(如东欧国家亲美、西欧国家恐俄)、军事预算分配矛盾,恐使“欧洲军”沦为政治口号。 3. 地缘政治博弈:乌克兰的“多向突围”试探 泽连斯基的慕尼黑宣言,恰逢美俄即将在沙特启动乌克兰问题谈判,而欧洲被排除在外。此举既可视为对美俄“越顶外交”的抗议,亦是为欧洲争取谈判话语权的策略。通过高举“欧洲自主”大旗,乌克兰试图扮演“欧洲安全守门人”角色,将自身存亡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捆绑。这种“以小博大”的叙事,既能对冲美国可能的背叛,也为未来争取欧盟成员国身份埋下伏笔。 4. 历史隐喻:冷战幽灵与后霸权秩序 泽连斯基的“美国靠不住”论调,与戴高乐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制形成跨时空呼应。二者均源于对超级大国承诺的怀疑,但本质迥异:戴高乐追求法国大国地位,而泽连斯基的诉求是“生存权”。这一对比揭示后冷战秩序的崩塌——当美国从“安全保障者”蜕变为“利益优先者”,中小国家不得不重新评估“保护伞”的可靠性。乌克兰的转向,或许预示着全球权力格局从“单极监护”向“多极竞合”的加速重构。 ---总结 泽连斯基的慕尼黑宣言,绝非一时兴起的政治表演,而是乌克兰在血火洗礼中形成的生存策略。从依赖美国军援到呼吁欧洲自立,从接受“棋子”命运到争夺“棋手”身份,这场外交革命暴露出后美国霸权时代的两难:当旧秩序守护者转身离去,新秩序的蓝图尚未绘就,中小国家如何在夹缝中开辟生路?泽连斯基的答案或许充满风险,但至少证明了一点——在21世纪的地缘棋局中,弱者亦可用智慧改写剧本。

0 阅读:3
火星是超亮的

火星是超亮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