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

文山聊武器 2025-02-14 18:52:52

清末第一赘婿左宗棠,与妻子结婚多年,连生3女,就是无子。妻子劝他纳妾,他死活不同意。这时,丈母娘亲自出马,左宗棠一秒乖巧。 在清朝嘉庆十七年,湖南长沙府湘阴县东乡左家塅迎来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就是后来闻名天下的左宗棠。左家是当地有名的书香门第,祖上七代都是秀才,靠着耕读传家。 但到了左宗棠这一代,家道已经中落,连温饱都成了问题。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和母亲在他年少时就相继去世,留给他的除了一个贫寒的家业,还有一门定好的亲事。 这门亲事的对象是他父亲好友周系舆的女儿周诒端。在当时的湖南,周家也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之家,家境殷实。按理说,这样的人家是不会把女儿嫁给一个穷秀才的。 但周家看重的不是左宗棠的家世,而是他的才华与潜力。十四岁就考中秀才的左宗棠,在当地可是个名人。他在乡试中考了第一名,接着在府试中又考了第二名,这样的成绩足以证明他的不凡。 周家最看重左宗棠的是周母,这位有眼光的长辈一眼就相中了左宗棠。在她看来,左宗棠浓眉如剑,谈吐不凡,具有王侯之相,将来必定能够青云直上。 但现实的问题是,左宗棠连基本的聘礼都拿不出来。在这个时候,周家做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让左宗棠入赘。 在清朝,入赘可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大多数读书人都不愿意做上门女婿,因为这意味着要依附于妻家生活。但对于当时的左宗棠来说,这是他唯一的选择。 周家对这个上门女婿格外优待,不仅没有因为他的家境而轻视他,反而把他当作自家人看待。周诒端本人也是个才女,精通经史,擅长诗文,与左宗棠可谓是珠联璧合。 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左宗棠的表现并不如人意。他虽然少年得志,但性格上的狂傲让他在考场上吃尽苦头。 每次参加考试,左宗棠都习惯性地在试卷上展现自己独特的见解,这让很多考官感到不悦。在一次举人考试中,他的试卷被湖南考官批注"欠通顺",差点落榜,最后还是因为朝廷临时增加名额才勉强考中。 为了支持丈夫赴京赶考,周诒端变卖了自己的嫁妆。她把陪嫁的一百多两银子都给了左宗棠,用作进京的盘缠。 但左宗棠在去北京之前,发现自己的姐姐一家生活困难,就把这笔钱全都给了姐姐。周诒端知道后并没有责备丈夫,而是又想办法借了一百多两银子,继续支持丈夫赶考。 在接下来的六年时间里,左宗棠连续三次参加会试都没有考中。这样的打击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 与同时代的洪秀全选择起兵造反不同,左宗棠把目光转向了更实际的领域。他开始研究地理、军事和农学等实用性的知识。 周诒端完全支持丈夫的这个决定。她不仅没有抱怨丈夫放弃科举,反而和丈夫一起投入到新的学习中。 夫妻二人开始合作抄录各种地理志书,包括《畿辅通志》、《西域图志》等重要典籍。他们细致地记录山川关隘、驿道远近等信息,整理成了数十册巨书。 这段时期的积累,为左宗棠日后的军事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熟悉地理,了解各地情况,他后来才能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屡建奇功。 当时的人们都认为研究这些实用之学是不务正业,但周诒端始终坚定地支持丈夫。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贤内助。 在这个转折期,左宗棠和周诒端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他们不再是单纯的夫妻,更像是志同道合的伙伴。 两人一起研究典籍,互相切磋学问。周诒端自己就很有学问,著有《饰性斋诗集》,经常和丈夫探讨问题。 这段时期的学习和研究,为左宗棠后来收复新疆、治理边疆奠定了重要基础。他们记录的地理资料,成为了左宗棠日后制定军事战略的重要参考。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正是因为有周诒端的理解和支持,左宗棠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婚后的左宗棠和周诒端育有三个女儿,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但在清朝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儿子始终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当周诒端年过三十,还没有生下儿子时,她开始考虑家族传承的问题。作为一个深明大义的女子,周诒端主动向丈夫提出让他纳妾的建议。 左宗棠坚决反对这个提议,表示不愿意破坏当前的家庭和谐。在他看来,夫妻多年恩爱,不必为了传宗接代而改变现状。 这时候,周母出面了。作为一个饱经世故的长辈,她深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没有子嗣对一个家族意味着什么。 周母找来左宗棠,和他详细分析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她说服左宗棠的方式不是强迫,而是以理服人。 在周母的劝说下,左宗棠最终同意纳张氏为妾。这个决定表明他不仅尊重岳母的意见,也认同了家族传承的重要性。 张氏入门后,周诒端以主母的身份管理家务,展现出极大的胸襟和气度。她不仅没有因为丈夫纳妾而心生芥蒂,反而帮助张氏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这段经历也让外界见识到了周诒端的贤德。当时的另一位晚清重臣胡林翼在给左宗棠的信中,称赞周诒端为"闺中圣人"。

0 阅读:328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