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期,我国军队出现史无前例的混乱,不仅吃空饷严重,且允许军队经商。在一次会

文史记叙录 2025-02-14 13:50:51

上世纪末期,我国军队出现史无前例的混乱,不仅吃空饷严重,且允许军队经商。在一次会议中,中央领导大发雷霆地说:“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地查处,严惩不贷。”   张爱萍同志是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他的职业生涯充分体现了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的深厚承诺。在1955年至1970年代,张爱萍在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的领导岗位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贡献了巨大力量。   1955年12月,张爱萍开始参与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的工作,研究并制定全国科学技术的远景规划,对中国后续科技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的确定起到了基础性的影响。他的工作重点是协调和推进国家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科技发展与国家安全需求相结合。   1959年9月,张爱萍的职责进一步扩展,他先后被任命为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以及中央专委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在这些职位上,他主要负责国防科技、装备发展和国防工业的整体工作,其领导的重点项目包括“两弹一星”工程,是中国国防科技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重大标志。   在张爱萍的组织和领导下,中国成功进行了多项关键的国防科技试验,包括首次地地导弹试验及多次原子弹试验。张爱萍四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及现场试验总指挥,他的指导对于试验的成功至关重要。他组织的第一次原子弹塔爆试验和随后的空爆试验,特别是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标志着中国在核武器研发上迈出了重要步伐。   回顾上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徐徐拉开,军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1985年,裁军后,军费开支锐减,部队官兵的基本生活保障都成了问题。据统计,那几年军费被压缩到了全国GDP的1%左右。

在军委的部署下,各大军区不得不另辟蹊径,纷纷下海经商,一时间"军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航空运输到海上贸易,从饭店旅游到娱乐服务,军队涉足领域之广前所未见。   对于"从商潮",军内存在不同声音。时任国防部长张爱萍就曾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他认为,军队经商虽然能暂时缓解经费紧张,但从长远看弊大于利。一方面,经商势必分散官兵精力,影响军事训练,最终削弱军队战斗力。另一方面,凭借体制优势,军办企业很可能打击地方民营经济,引发更多矛盾。   张爱萍将军一语中的指出,军人从商本质上就是与民争利。军队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理应恪守自身职责,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赚钱上。他形象地说:"穿着军装去倒买倒卖,不仅是军队的奇耻大辱,也是国家的悲哀!"对于任何一支军队而言,忠实履行自身神圣职责才是根本,经商创收只是权宜之计,切不可本末倒置。   进入90年代后期,军队经商的问题愈演愈烈。在特区、沿海地区,部队经营的企业遍地开花,触目惊心。据不完全统计,仅餐饮、娱乐、旅游等服务行业,就有数以千计的"军字号"招牌。一些军工企业还染指房地产、证券等热门领域,与民争利的问题日益突出。   更令人不安的是,个别军人竟利用手中权力,与境外资本"联姻",成立所谓的"国际集团公司"。他们以"拓展国际市场"为名,行中饱私囊之实。种种迹象表明,军队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   1998年,中央明确要求军队停止一切经商活动。但这项改革绝非一蹴而就。由于涉及利益太多,一些部队对中央的禁令执行得并不彻底。特别是那些位于繁华地段的"军产",部队领导舍不得放手,存在抵触情绪。   久未露面的张爱萍将军再度发声。他直接写信给中央,建议尽快叫停军队的一切经营性活动。在张爱萍的推动下,1999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军队商业整顿拉开序幕。各级部队所办企业被逐一清理,与地方挂钩的经济实体被坚决剥离。许多隐藏在军内的"蛀虫"也被连根拔起。   事实证明,整改犹如一场深刻的革命,让人民军队重新回到了"保家卫国"的正确轨道上来。正如江主席所言,军队代表的是国家利益,事关民族的生死存亡,决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   如今,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全军上下的普遍共识。商业化的泥潭已然远去,人民子弟兵正以昂扬的斗志和过硬的本领,担负起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任。

1 阅读:1816

猜你喜欢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