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遭遇车祸而死,蒋介石怀疑死因,问戴笠:“林森主席的车祸,是不是你干的?” 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像往常一样乘坐座驾准备前往城内,去接受加拿大新任大使的国书。 谁知当车子缓缓驶入歌乐山那著名的九道拐时,意外发生了,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林森乘坐的轿车和一辆疾驰而来的美军卡车,狠狠地撞在了一起。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任何一位高官的意外,都难免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更何况是位高权重的林森。 更让人玩味的是,就在林森去世的当天晚上,国民党中央就火速召开会议,推举蒋介石代理国民政府主席,这速度快得让人咋舌,也难免让人心生疑窦。 蒋介石是不是早就等着这一天了?毕竟这位以刺客起家的领袖,手腕之强硬,作风之果决,那是出了名的。 再加上他手下还握着一把利刃:戴笠和他的军统特务,要说在自己的地盘上,导演一场看似意外的车祸,那简直是易如反掌。 一时之间阴谋论甚嚣尘上,大街小巷都在议论纷纷,猜测着林森之死的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天夜里,在自家的书房内,蒋介石面色凝重,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站在面前的戴笠,问他:“林森主席的车祸是不是你干的?” 戴笠心头一震,但脸上却依旧保持着平静,他深知蒋介石的疑心病有多重,也明白这个问题其实不简单。 蒋介石为何会怀疑戴笠,不是空穴来风,一方面蒋介石本人早年就有从事暗杀活动的经历,对于这种非常手段,他并不陌生。 另一方面戴笠和他手下的军统特务,长期以来就从事各种秘密活动,暗杀、绑架、情报搜集,无所不能。 让戴笠去策划一场车祸意外,在蒋介石看来,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林森虽然只是个傀儡主席,但在国民党内毕竟是辈分极高的元老。 而戴笠作为最了解蒋介石心思的人,如果想要投其所好,暗中解决掉一些问题人物,似乎也符合逻辑。 面对蒋介石的质问,戴笠的答案在史料并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以戴笠的政治智慧,他很可能会矢口否认,并极力表示忠心,强调自己绝不会擅作主张。 毕竟对于戴笠而言,他最大的依仗就是蒋介石的信任,如果因为擅自行动而失去了信任,那他特务之王的地位,也会岌岌可危。 要理解林森之死背后的重重疑云,我们必须先了解林森这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林森这位从晚清走到民国的老革命,早年也是一位热血青年。 甲午战败,民族危亡,少年林森毅然投身反清革命,和孙中山、宋教仁等革命先驱并肩作战,是同盟会的元老级人物。 辛亥革命爆发,林森在九江揭竿而起,率部响应武昌起义,立下汗马功劳。民国建立,他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了开国元勋,担任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议长。 在林森这些老派文人看来,蒋介石不过是一个政治暴发户,四一二政变后,蒋介石一言九鼎,独揽大权,国民党所谓的民主制度,更是沦为了政治摆设。 林森虽然被推上国民政府主席的宝座,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 蒋介石真正需要的,是林森的元老身份和社会声望,来为自己的独裁统治合法性背书。 即便如此,林森仍然尽力而为,想要在这个傀儡的位置上,为国家和民族做一些事情,他坚持以平民元首的形象示人,努力弥合国民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裂痕。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森更是旗帜鲜明地站在抗战一边,支持全民抗战,维护抗日统一战线,但他人微言轻,对于蒋介石的决策,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回到林森之死的谜团,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各方利益,我们可以发现,林森的车祸,或许真的只是一场意外。 蒋介石没有必要去除掉林森这位傀儡主席,林森的存在,对于蒋介石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他可以利用林森的声望和资历,来装点门面,维护统治的合法性,如果贸然杀掉林森,反而会引发政治动荡,得不偿失,而戴笠擅作主张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戴笠最大的优点就是忠诚,他绝不会冒着失去信任的风险,去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当然阴谋论之所以盛行,也并不是空穴来风,当时的国民政府,腐败无能,民怨沸腾,社会上各种矛盾激化。 人们不信任政府,对官方说法持怀疑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信息不透明的年代,阴谋论往往更容易传播和被接受。 林森之死最终也成了一桩悬案,真相到底如何,或许永远也无法得知了。 信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8-08-23 辛亥革命元老林森 中国新闻网 2014-08-10 抗战中林森在川度过的最后岁月:拒政要贺七十大寿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后,蒋介石和国民党集团对这场战争十分重视,一直密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