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女作家丁玲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她谁都无法放弃,于是便提出了三人同居,不料她的想法竟得到了两人的同意…… 丁玲名蒋伟焱,从小就显露出过人的聪慧和对知识的渴望,她如同那个年代许多追求进步的女性一样,走出封闭的家门,去女子学校接受新式教育。 后来又负笈北上,旁听北大课程,在北京一场社交活动让她邂逅了《京报》的编辑胡也频,两人都是热血青年,对国家时事有着独到的见解,迅速坠入爱河。 可后来家中的变故传来,弟弟的离世和经济的困顿,迫使丁玲不得不中断学业,返回湖南老家。 本以为这段爱情会就此夭折,但胡也频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动容的举动,他四处筹措路费,千里迢迢从北京追到湖南,只为追寻心爱的姑娘。 这份真挚的感情,深深打动了正沉浸在丧弟之痛的丁玲。两人在湖南重归于好,情意更浓。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或许只是民国时期一个浪漫的爱情佳话,但丁玲的人生注定充满颠沛流离。 当她和胡也频沉浸在爱河的时候,另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冯雪峰也走进了丁玲的生活,冯雪峰同样是文坛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他的思想深刻,文笔犀利,和丁玲有着思想上的共鸣,面对这两个都让自己心动的男子,丁玲做出了一个在当时乃至今日都显得惊世骇俗的决定。 她向胡也频和冯雪峰提出,三人同居,在那个思想开放,追求个性解放的民国时期,胡也频和冯雪峰竟然都接受了丁玲的提议。 于是在北京的一间小屋里,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三人行”,三位才情出色的青年男女,开始了他们特殊的同居生活。 可以想象,在同一屋檐下,既有文学的探讨,思想的碰撞,也难免有生活的琐碎,情感的摩擦,尤其是胡也频和丁玲这对情侣之间,争吵更是家常便饭。 这段“三人行”的关系,很快就成为坊间关注的焦点,各种议论和指责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压力可想而知。 最终这段“前卫”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冯雪峰选择了退出,或许他意识到,自己的介入终究成为丁玲和胡也频之间的隔阂。 冯雪峰的离开并未让丁玲和胡也频的感情破裂,在好友沈从文的撮合下,两人的感情迅速回温,在北京过着清贫却也相濡以沫的生活。 1931年胡也频不幸被秘密逮捕并杀害,年仅28岁,噩耗传来,丁玲的世界瞬间崩塌,她后来回忆胡也频时,依然深情地称他为“我最纪念的人”。 在最绝望的时刻,冯达走进了丁玲的生活,他看到了丁玲满脸的愁容和内心的伤痛,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用关怀慢慢走进丁玲的世界,帮助她走出阴霾。 在冯达的陪伴下,丁玲逐渐放下过去的伤痛,接受了这份新的感情,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日子看似平静而美好。 1933年5月14日,一群不速之客闯入了丁玲的寓所,把她和冯达一同逮捕。突如其来的变故,又一次把丁玲推入了深渊。 外界传言四起,矛头直指冯达,认为是冯达向特务告密,出卖了丁玲,真相如何,如今已难以考证,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狱中的丁玲,最初也对冯达充满了怀疑和怨恨,认为是他背叛了自己,丁玲个性刚烈,宁折不弯,面对酷刑和羞辱,她甚至选择了自杀,幸亏被冯达及时救下。 在狱中冯达否认背叛,发誓表忠心,最终丁玲选择了相信他,在那个不见天日的牢狱里,丁玲竟然怀孕了。 她和冯达在监狱中生下了一个女儿,这个小生命的诞生,成为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也成了丁玲活下去的希望。 熬过了漫长的牢狱岁月,丁玲终于获救出狱,但出狱后,她却选择了和冯达分道扬镳,毅然决然地奔赴延安,这个革命的圣地,也成了她人生的新起点。 在这里丁玲全身心地投入革命和创作中,她成为最早到达延安的著名作家,用笔杆为革命呐喊,也迎来了她人生的又一段爱情。 这次她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小13岁的青年作家陈明,年龄的差距,世俗的眼光,并没有阻挡两颗年轻的心互相靠近。 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共同的追求,对文学创作有着无尽的热情,彼此深深吸引,婚后,他们携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四十年。 即使在20世纪50年代,丁玲遭受政治冲击,受到批判和打压时,陈明也始终不离不弃,和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1986年丁玲走完了她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陈明晚年孤身一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他所有的情感都倾注于笔端,用创作来纪念和追忆他深爱的丁玲。 信源 北京日报 2016-11-24前卫的民国女作家:萧红孕中与男子相好 丁玲与2男子同居 经济观察网 2024-10-16丁玲走远了吗?120岁的她为今天的文艺界留下“历史的回响”
1928年,女作家丁玲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她谁都无法放弃,于是便提出了三人同居,
任向前养护说
2025-02-13 10:10:08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