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嘉靖年间,江苏无锡有一位少年英雄名叫冯家望,其父冯奎曾官居广东要职副手,因不满朝廷腐败而辞官归隐。冯家望自幼酷爱武术,不屑于读书,经过不懈努力,其棍法在当地已颇具声望。
一日,冯家望正在院中挥舞着与自己眉毛齐高的短棍,棍法凌厉,风声呼啸,引得众人围观。此时,一位白眉白须的老和尚来到门前乞讨,冯父热情款待,和尚在品尝食物的同时,也注视着冯家望的武艺表演。然而,和尚却摇头笑道,冯家望的棍术虽华丽却缺乏实战性,只能用于防身而无法制敌。
冯家望闻言大怒,质问和尚何处不足,和尚指出棍子圆滑易滑脱是大忌。冯家望怒火中烧,一棍向和尚头部劈去,却被和尚用筷子轻松夹住,轻轻一推便令冯家望失去平衡坐倒在地。
羞愧难当的冯家望当即跪下拜师,和尚教导他心静方能提升武艺,切勿浮躁。冯家望深受启发,从此摒弃骄傲急躁之心,武艺日益精进。三年后,他投身抗倭名将戚继光麾下,多次立下战功,最终官至总兵。
冯家望的故事告诉我们,世间能人辈出,想成就大事不能仅凭一腔热血和蛮力。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高僧的指点迷津,能够知错就改,最终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大将军。这也体现了虚心求教、勤奋努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