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前,聂荣臻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式受阅的那

熹然说历史 2025-02-09 23:09:10

开国大典前,聂荣臻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 “我要向大家发布一道死命令:正式受阅的那天,如果遇到敌机空袭,大家要原地不动,下刀子也不能动!天安门广场30万人民群众在看着我们。大家能做到吗?” 1949年的中国大地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经过数年的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势如破竹,把国民党反动派打得节节败退。国民党虽负隅顽抗,但大势已去,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被解放军占领。 蒋介石虽然还盘踞在台湾岛上,但也心知大陆已非他的天下。他一面做着美梦,想东山再起,一面又心存恐惧,害怕共产党的力量。国民党军队虽然在陆战中屡战屡败,但在空中力量上还占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美式轰炸机的性能还算强劲。 面对国民党的虎视眈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举行开国大典,以此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这场盛大的典礼,不仅是为了庆祝胜利,更是为了巩固政权,震慑敌人。人民领袖毛泽东将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在筹备开国大典的过程中,中共领导人深知蒋介石是个不甘心失败的刺头,极有可能对大典进行破坏和袭击。蒋家王朝虽然气数已尽,但想要搅局捣乱,给新政权添堵,他们是不会放过任何机会的。对此,以周恩来为首的开国大典筹委会,制定了严密的防范预案。 为了应对国民党可能的空袭,中央军委决定由聂荣臻同志担任开国大典阅兵式总指挥。聂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军事家,他深知敌人的狡诈,对付国民党反动派的各种伎俩了如指掌。而且他不仅有过人的军事才能,还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果敢的行动力。 聂荣臻接受任命后,马上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中。他带领参谋人员反复研究天安门广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地物,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同时,他还督促各路受阅部队加紧训练,务必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斗志,出现在检阅台前。聂帅深知,这次阅兵不仅事关新中国的尊严,也关乎人民军队的形象。 在筹备阅兵的过程中,聂荣臻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国民党空军的偷袭。虽然当时解放军已经声势浩大,但在空中力量上还略逊一筹。国民党空军手里掌握着美式战机,特别是B-24重型轰炸机的威力不容小觑。这些长翅膀的家伙,一旦从天而降,足以在人群中制造大规模伤亡。 为了有效防范空袭风险,聂帅和他的幕僚反复斟酌,决定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选择在下午举行开国大典,因为那时阳光最强,敌机不易察觉地面目标。其次,在广场周围部署大量高射炮,一旦发现敌机,立即给予猛烈打击。再次,要求受阅部队掌握紧急疏散路线,一旦遇袭,要果断转移至安全地带。 此外,聂荣臻还制定了一套缜密的防空预案。他命令在天安门广场周边建立了多个瞭望哨,安排了大量的防空兵力。只要敌机一出现,警报立即拉响,各路人马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同时,他还在广场附近部署了一支"敢死队",随时准备驾驶战机升空迎敌。这支特殊部队,都是从空军中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驾驶技术精湛,作战经验丰富,谁敢来犯,就叫他有来无回。 为了磨砺部队,锤炼斗志,聂荣臻事无巨细地指导各路受阅部队的训练。当时,参加阅兵的部队共有数万人,来自各个兵种。陆军、海军、空军、炮兵,各展其长,英姿飒爽。但真要论起装备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毕竟,那时的人民军队是从各路游击队发展而来,武器多是缴获的战利品,质量难免不一。 但聂帅并不因此而气馁。他深知,决定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不在于手中的家伙,而在于肩上的脑袋。只要大家斗志昂扬,意志坚定,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我们。于是,聂荣臻亲自出马,给大家打气鼓劲。他走遍阅兵场,嘘寒问暖,叮嘱将士们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一切行动听指挥,到了关键时刻,要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哪怕是下刀子,也绝不能退让半步。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整,万众瞩目的开国大典终于拉开了帷幕。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整个北京城沸腾了。毛主席身着灰色中山装,昂首阔步走上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顿时,天安门广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所有人的心都被这一刻的历史所感动。 就在毛主席发表演说时,聂荣臻正在全神贯注地指挥阅兵式。他一面密切关注天空动向,提防敌机来袭;一面通过对讲机下达指令,确保受阅部队整齐划一,分毫不差。聂帅深知,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政治仗,容不得半点闪失。好在天公作美,万里无云,国民党飞机并没有如约而至。 下午4时35分,随着一声令下,受阅部队开始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只见钢铁洪流滚滚而来,战士们精神抖擞,军容严整,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整齐的步伐,接受毛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人民空军的战机编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惊呼。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阅兵,规模之大,气势之盛,前所未有。

0 阅读:49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