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动辄出兵数十万,清朝打仗几万人已是极限,是何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

趣史談过去 2025-02-06 16:21:26

春秋战国时期动辄出兵数十万,清朝打仗几万人已是极限,是何原因?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战争频繁发生,每一场战役都承载着时代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人口不断增长,古代战争投入的兵力却似乎逐渐减少,特别是在清朝,即便拥有数亿人口,可动用的兵力却显得捉襟见肘。 在清朝之前,战争规模宏大,兵力投入动辄数十万。以秦灭楚之战为例,秦国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与楚国名将项燕带领的40万大军在平舆展开激战,最终秦军大胜,楚国灭亡。 再看即墨之战,燕国乐毅带军六个月内攻下齐国70余城,仅剩即墨和莒未被攻破。田单坚守即墨五年,终败燕军,双方兵力均约20万。 垓下之战中,刘邦以60万大军围困项羽10万楚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安史之乱中,唐朝与叛军兵力均达到数十万级别。淝水之战,前秦87万大军南下,东晋虽已衰落,但仍派出18万大军迎战,最终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而长平之战更是人数大战的巅峰,秦赵两国投入兵力合计超过百万,堪称史诗级战役。即便是春秋战国时期兵力投入较少的桂陵之战,双方兵力也各有8万左右。 到了清朝,战争规模似乎骤然缩小。以雅克萨之战为例,康熙帝虽派大军与沙俄军队激战,但清朝投入的兵力仅几千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数十万大军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雍正初年,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兵力也不过数万。乾隆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兵力同样有限。即便是剿灭准噶尔的战役,清朝虽然出兵5万,但在历史上仍显不足。 那么,为何清朝兵力总是如此有限?这首先与清朝的军事制度有关。清朝实行八旗制度,八旗士兵是精锐部队,战斗力强,但人数有限,且等级制度严格,不是谁都能成为八旗士兵。 在打仗时,能够投入的八旗士兵数量自然不多。为了弥补八旗士兵数量的不足,清朝招募了汉族士兵组成绿营兵。虽然绿营兵人数众多,但战斗力相对较弱,所以在战争中,清朝虽然会投入绿营兵,但数量也不会太多,他们更多时候只是起到辅助和炮灰的作用。 此外,清朝对手的实力也相对较弱。如历经康雍乾三代70年才搞定的准噶尔,其全盛时期兵力也不过5-6万。而大小和卓兄弟、大小金川土司等更是与清朝正规军相差甚远,镇压难度与剿匪无异,因此无需大规模出兵。 一旦清朝遇到实力较强的对手,其军事实力便暴露无遗。如征讨缅甸时损失惨重,而对付准噶尔也花了70年时间才最终平定。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用户94xxx41

用户94xxx41

2
2025-02-06 17:32

因为春秋没有职业兵没粮没饷,战利品大家分。后面当兵要军饷了,要朝廷供给了,没钱就别想打仗了

趣史談过去

趣史談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