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沈从文妻子张兆和在挖沙的第一天,就发现了树根下有三条蛇。看到蛇后,她并未惊慌,反而观察起这三条蛇正在做的事情,有人见她一直没怎么动,就走过来看她怎么了,结果被吓得大惊失色!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婚姻,曾是民国时期最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一个是出身寒门、才华横溢的湘西作家,一个是苏州豪门的大家闺秀,他们的结合曾被视为爱情与才情的典范。 但是,当爱情从热烈走向平淡,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情感裂痕却让这段婚姻走向了无奈和遗憾。 沈从文出生于湘西凤凰的一个普通家庭,年少时便参军闯荡,之后靠自己的才华在文坛崭露头角。1929年,他经徐志摩介绍,来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 在这里,他遇到了年仅19岁的张兆和。 张兆和是苏州富商张吉友的三女儿,出身江南书香豪门,气质温婉,才貌双全,与姐姐张允和、妹妹张充和并称“张家三姐妹”。沈从文对张兆和一见倾心。 但是,这段跨越阶层的爱情并不被看好。张兆和将追求她的众多才俊戏称为“青蛙”,沈从文只是“青蛙13号”。 他出身寒门,外貌平平,虽然文名渐起,但无论从家世还是背景来看,与张兆和都不可同日而语。 尽管如此,沈从文凭借对爱情的执着和不懈努力,用上百封情书打动了张兆和。这些信件充满深情和才华,让张兆和逐渐从抗拒到接受。 最终,在胡适的撮合下,两人走到了一起。 1933年,他们在北京的中央公园举行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婚房陈设简陋,几乎没有任何仪式,张兆和的姐妹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锦缎和罩单,才让婚房稍显喜庆。 沈从文虽家境贫寒,却真心爱着这位“高不可攀”的女神,并为此满怀期待地迎接婚姻生活。 新婚初期,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感情甜蜜如初。他们通过书信表达对彼此的思念,沈从文称妻子为“三三”,张兆和则亲昵地唤他“二哥”。 但婚姻毕竟不同于恋爱,当两人回归生活的平淡,矛盾逐渐显现。 沈从文出生乡下,性格敏感而浪漫,渴望从伴侣身上获得无条件的理解和支持;张兆和则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婚后不得不适应普通人家的艰苦日子。 这种生活方式的落差让她感到不适应,却为了家庭默默承担了更多的家务。 生下长子龙朱后,张兆和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家庭中。 她剪去长发,减少打扮,只为节省时间照顾家人。然而,沈从文却不满她的改变,要求她恢复婚前的精致模样。 这让张兆和深感委屈,她在信中直言:“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婚姻中的琐碎,让他们逐渐失去了最初的浪漫和共鸣。 1936年,沈从文在一次拜访中遇见了年轻美丽的高青子。这位女子才情兼备,充满对沈从文的崇拜。她甚至模仿沈从文小说中的女主角装扮,以细腻而隐晦的方式向他表达爱意。沈从文对她一见倾心,心中的情感挣扎愈演愈烈。 高青子的出现让沈从文的婚姻陷入困境。他开始感到压抑,渴望从婚姻之外的情感中找到解脱。然而,他既无法割舍妻子,也难以抵抗对高青子的情感吸引。 沈从文选择向张兆和坦白,希望妻子能够理解自己复杂的内心。这一坦白却彻底刺痛了张兆和,她带着孩子愤然离家出走,回到苏州娘家。 此时,沈从文陷入了孤独与痛苦之中。他向好友林徽因倾诉,试图寻求心理上的慰藉。林徽因虽然理解他的情感挣扎,但并不支持他的行为。 最终,在好友的劝解下,沈从文与高青子断绝了联系,张兆和也带着孩子回到他身边。 但是,婚姻中的裂痕再难弥合,沈从文与张兆和的感情变得愈发冷淡。 婚外情的阴影始终笼罩在两人之间。沈从文转而将感情寄托在创作中,他的代表作《边城》正是这种情感压抑的写照。 随着时代变迁,沈从文的文学创作逐渐陷入困境。他被迫放下笔,以文物研究为生。 而张兆和则挑起家庭的重担,当上了《人民文学》的编辑。 1967年的一天,就在张兆和埋头苦干时,一个偶然的发现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在一棵大树盘虬的根系下,竟盘踞着三条蛇!它们褐色的鳞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嘶嘶吐着红信,缓缓游动的身姿竟显得优雅而从容。 张兆和的目光久久地凝视着这三条蛇,内心竟泛起了一丝羡慕。一位年长的女人见张兆和迟迟未动,便走过来想提醒她快些干活,免得被责骂。 谁知她才一瞥见盘踞在树根下的三条蛇,顿时吓得魂飞魄散,连连后退,口中胡乱喊道:"妈呀,蛇!好大的蛇!快躲开,小心被咬!" 这一声大叫惊动了附近的人,三三两两跑过来想看个究竟。 当他们看清树根下的情形后,一个个都露出了惊恐万状的表情,连气都不敢大喘,生怕惊扰了蛇群。 而张兆和却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脸上看不出一丝慌乱。 张兆和缓缓蹲下身子,近距离端详着这三条蛇。 不知过了多久,张兆和才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拍拍裤子站起身来。 临走前,她又看了蛇群一眼,轻轻叹息一声,终于还是转身回到了劳作的队伍中。 那三条蛇也依然安然盘踞在树根下,对这个人世间的过客,不闻不问。 2003年,张兆和离世。她最终选择遗忘,选择将那些深深刺痛她的往事掩埋在时间中。
1967年,沈从文妻子张兆和在挖沙的第一天,就发现了树根下有三条蛇。看到蛇后,她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03 23:34:28
0
阅读: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