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上的周总理体重只有61斤了,袖管里空荡荡的,瘦得皮包骨头,仍然在坚持接见

从南谈历史啊 2025-02-04 01:34:39

这张照片上的周总理体重只有61斤了,袖管里空荡荡的,瘦得皮包骨头,仍然在坚持接见外宾。 周总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的青年时代充满了对祖国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周总理生于淮安,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父亲和家族成员的熏陶,他从小就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13岁时,他就坚定地回答老师“读书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这种理想主义和爱国情怀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加强烈。1913年,他考入天津的南开学校,并在那里度过了他青少年时期的关键岁月。 在南开,周总理不仅学业出色,还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类活动。他和同学们共同发起了“敬业乐群会”,这是一个集学术、艺术、体育为一体的组织,成员们讨论时政、举办文艺演出,还尝试进行社会实践。周总理也不遗余力地参与了学校的新剧团,并在其中扮演女主角,这一经历显现了他非凡的多才多艺。 他在南开的日子里,逐渐接触到了新思想和新文化,尤其是《新青年》的影响。通过阅读《新青年》,周总理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他在这一思想启蒙的过程中,开始质疑当时的社会制度,形成了日后革命的思想基础。 1915年,袁世凯推行的《二十一条》和帝制复辟的举动,令周总理感到愤慨。作为一个身处社会变革浪潮中的青年,周总理积极参与了反袁的活动,并在南开学校带领同学们进行抗议,摧毁象征袁世凯的横匾。他在学校的演讲中,激烈谴责日本的侵略行为以及袁世凯的卖国行径,显示出他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 随着社会局势的恶化,周总理意识到,单纯的学生运动和口号无法实现国家的解放,必须深入思考和学习。正是在这个时期,他做出了决定——走向革命的道路。他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而是将精力投入到更为深刻的思考和学习中,为将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打下了基础。 周总理前往日本留学,原本计划考入东京高等师范,但由于语言上的困难,他未能顺利入学。然而,这段留学生活并没有白费,反而为周总理提供了更多的观察和思考机会。通过与留日学生的互动以及接触到的不同思想,他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日本,周总理不仅遭遇了学习的困难,还目睹了日本国内的社会动荡和压迫。这让他对日本的军事化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而对中国社会的希望则愈发坚定。他意识到,只有通过革命和全面的社会变革,才能真正解救民众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 此时,周总理接触到的《新青年》给了他巨大的启发。通过这本杂志,他学习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论,逐渐形成了革命的思想意识。对他而言,思想的觉醒和革命的理念一并生根发芽,从此走上了为中国解放事业奋斗的道路。 1975年9月7日,北京的天空格外晴朗。上午十点,医院门厅里静悄悄的,只有一位身材瘦削的老人独自坐在那里。他双目凝视前方,仿佛在等待着什么。 这位老人正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尽管身患重病,他仍坚持要亲自会见即将到访的罗马尼亚共产党书记维尔德茨。为了不失礼节,周总理像往常一样,提前来到会见地点恭候。 六十一岁的周总理,曾经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投身革命,奔波劳碌。然而此刻,革命的烈火早已燃尽了他的心血和身躯。61斤的体重,空荡荡的袖管,皮包骨头,无不诉说着岁月和疾病的摧残。 就在周总理沉思之时,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在医院门前停下。维尔德茨书记一行人走了下来。周总理强打起精神,挺直了腰杆,迎了上去。两位老友热情地拥抱在一起,即将开始一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谈。 周总理和维尔德茨书记的会面在医院的会客厅举行,尽管身体虚弱,周总理仍然表情明快,目光中透露出往日的慈祥和蔼。两位老友亲切地握手寒暄,很快便进入了话题。 维尔德茨关切地询问周总理的健康状况,周总理微笑着说自己正在积极治疗,身体正一天天好转。话锋一转,周总理开始了解罗马尼亚的社会主义建设情况。维尔德茨滔滔不绝地讲述了罗马尼亚近年来在工业、农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周总理频频点头称好。 在谈到国际形势时,周总理语重心长地说,当前世界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工人运动也出现了新的动向。他强调,各国共产党应加强团结,摒弃前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社会主义事业。维尔德茨完全赞同周总理的看法,表示罗马尼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愿与中国携手前行。 半个多小时的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维尔德茨动情地说,周总理是罗马尼亚人民最信赖的朋友,他的真诚和热忱让人难以忘怀。告别时,两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互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祝福。维尔德茨依依不舍地离去,内心充满感动。 谁曾想到,这竟是周总理人生的最后一次外交活动。仅仅四个月后,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与世长辞,举国上下陷入悲恸。维尔德茨后来回忆起这次会面时,感慨万千。他说,随着后来中国历史的演变,自己才渐渐读懂了周总理话中的深意。

0 阅读:16

猜你喜欢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