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病逝的前一天面色灰黄,连嘴唇都呈现出青紫色,只见他轻轻地对贴身护士说了八个字,护士瞬间湿润了眼角。 1970年的夏天,毛主席依然保持着游泳健身的习惯。在庐山游泳时,他不慎受了风寒,11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再次将他击倒。这次病情十分危急,经过医生们的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 这场重病过后,他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从1971年底开始,毛主席出现了双脚浮肿的症状。 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他的双脚就已经肿胀到无法穿上正常的鞋子。为了保证他的日常出行,工作人员不得不为他特制了宽大的拖鞋。 1972年的开春,又一个打击接踵而至。2月12日,毛主席在家中突然昏倒,这是一次由肺心病和缺氧导致的严重病发。 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他的心跳一度停止,医护人员不得不为他插上氧气管进行抢救。周恩来总理闻讯赶来,下令"不惜代价,全力抢救"。 经过这次病发,他的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到了1973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人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步履蹒跚、面容憔悴的老人。 这次大会上,当代表们请毛主席先行退场时,他由于身体原因一时无法站起,只能坐在椅子上说:"你们不走,我也不好走。"等到所有代表都退场后,他才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慢慢离开。 这一年,他的身体衰退已经十分明显。说话开始含糊不清,接见外宾时,翻译常常需要反复确认才能听清他说的内容。 1974年7月17日,毛主席启程前往武汉,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一次南巡之旅。这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治疗他日益严重的白内障。 到达武汉后,他并没有立即接受治疗。在武汉期间,他依然坚持处理国家大事,其中包括提名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的重要决策。 在武汉停留了将近三个月后,毛主席来到了长沙。此时的他已经需要人搀扶才能行走,视力也已经严重下降。 在长沙期间,一次散步时他不慎摔倒,幸好扶住了院子里的花架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这次意外更加凸显了他身体状况的严重程度。 从长沙出发,经过南昌短暂停留后,毛主席最终抵达了杭州。在这里,他将接受期待已久的白内障手术。 1975年2月8日,毛主席来到杭州汪庄。此时他的白内障已经发展到几乎完全失明的地步,连简单的走路都需要他人搀扶。 著名眼科专家唐由之接手了这次手术。考虑到毛主席经常咳嗽的情况,唐由之决定采用中医的金针拨障术,而不是西医的手术方式。 这个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传统的金针拨障术所需时间短,对病人的身体负担也相对较小。手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整个过程只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 手术后的第五天,医生拆下了毛主席眼睛上的纱布。手术十分成功,毛主席重新获得了视力,终于可以重新阅读文件和书籍。 尽管手术成功让毛主席重获光明,但他的整体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在南巡期间,他仍然坚持会见了多位国际友人。 这其中包括多巴哥总理威廉斯、丹麦首相哈特林等多位国家领导人。即便身体状况不佳,他依然坚持履行国家领导人的职责。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去世的消息传来。这个消息对卧病在床的毛主席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由于身体状况极差,毛主席无法前往送别这位共事多年的老战友。这成为了他晚年一个无法完成的心愿。 周恩来去世后,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的话语变得更加含混不清,与中央领导人和外宾交谈时,只能通过写纸条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到了1976年6月,毛主席出现了更为严重的并发症。他已经无法正常吞咽食物,不得不依靠鼻饲管来维持基本的营养供给。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毛主席的一个鼻孔插着氧气管,另一个鼻孔插着鼻饲管。他的生命完全依靠这两根管子来维持。 8月底,一直照顾毛主席的护士孟锦云刚刚休假回家,就接到了中南海的紧急电话。当她赶回中南海时,发现毛主席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脏病症状。 医生们正在全力抢救,毛主席的面色呈现出灰黄色,嘴唇也变成了青紫色。这些都是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症状。 经过一轮紧急抢救,毛主席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然而,他刚刚入睡不久就醒来,向守护在床边的孟锦云示意。 当孟锦云靠近时,毛主席用微弱的声音说:"我很难受,叫医生来。"这成为了他在世时说的最后一句完整的话。 9月3日,毛主席的病情进入了危急状态。医护人员24小时守在病房内,随时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到了9月8日,毛主席已经进入弥留状态,完全无法发出声音。当天,中央政治局的委员们陆续前来,与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 在经过一整天的告别仪式后,毛主席陷入了深深的睡眠。这一觉,他再也没有醒来。 9月9日零点十分,病房内的心电监护仪发出了长长的警报声。显示屏上的心电图变成了一条直线。 至此,这位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在经历了漫长的疾病折磨后,最终走完了他82年的人生历程。
1950年,毛主席正在拆阅群众来信。其中一封信来自无锡,署名为“吴启瑞”,毛泽东
【4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