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染上重感冒,连续十天不愈,病情日渐严重,而西药治疗不见效

熹然说历史 2025-02-05 00:08:06

1957年,毛主席在青岛染上重感冒,连续十天不愈,病情日渐严重,而西药治疗不见效果。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向主席推荐了一位老中医。 1957年的夏天,对于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的7月12日,毛主席从北京飞抵青岛,开始了他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将近一个月的重要行程。 毛主席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的一系列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汇集了当时党和国家的众多领导人,如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大家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出谋划策。 会议期间,毛主席在百忙之中也没有忘记抽空游览这座美丽的城市。青岛的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多次驱车观赏街景,饶有兴致地欣赏这座"世界建筑博物馆"的独特韵味。 除了工作和游览,毛主席还抽空接见了一些外宾。其中包括以缅甸联邦民族院副议长为首的缅甸国会访华代表团。通过亲切友好的交流,增进了中缅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然而,在紧张繁忙的日程中,毛主席还挤出时间完成了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作,那就是起草了《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这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系统阐述了当时国内外的形势,深刻分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此后一段时期内党和国家的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青岛期间,毛主席还重拾了他酷爱的游泳运动。他多次前往第二海水浴场,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尽情畅游。虽然已届56岁高龄,但毛主席仍然身姿矫健,常常一个人在海里游上一个多小时,让随行人员惊叹不已。 就这样,在紧张工作和休闲放松中,毛主席在青岛度过了充实而难忘的夏日时光。然而谁曾想到,就在他即将结束青岛之行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重感冒,却让毛主席和他的同事们陷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急诊风波"。 1957年的7月底,本该准备返京的毛主席突然病倒了。一场来势汹汹的重感冒让毛主席连续高烧十多天,病情越来越严重。 最初,随行的医生们都认为这不过是普通感冒,给毛主席用了些西药,可是病情却一直没有好转的迹象。大家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西药似乎遇到了"老对手",怎么也拿这顽疾没办法。 眼看主席的病情每况愈下,随行人员一筹莫展,倍感焦虑。在这关键时刻,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同志挺身而出,向毛主席推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中医——刘惠民先生。 舒同同志对刘老先生的医术可谓是赞赏有加。他曾经请刘老给自己看过病,亲身感受到了老中医的神奇之处。尽管有人对请一个中医给主席看病还有些顾虑,但舒同同志坚定地表示,我对刘老有绝对的信心。 刘惠民先生到来之后,给毛主席把了脉,诊断为风寒感冒。他沉稳地开出了一副中药方剂——大青龙汤。然而,当随行人员看到药方时,大家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大青龙汤中的几味药都是大剂量的,其中还有些药材是有毒性的。虽说是医治风寒感冒的常用方,但这样的药方给主席服用,大家难免有些担心。 就连刘老自己,也被主席的身份和病情弄得有些紧张,生怕有个闪失。但舒同同志再次力排众议,表示他完全信任刘老的医术。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舒同同志还吩咐自己的夫人亲自监督煎药、陪同服药的全过程。 在众人忐忑不安的目光中,刘老亲自把脉,精心煎药,细心地照看着主席服下了第一剂大青龙汤。接下来的一天,大家都提心吊胆地关注着主席的病情。令人惊喜的是,仅仅三天之后,毛主席的感冒症状竟然奇迹般地减轻了! 消息传来,随行人员无不欢欣鼓舞。而刘老却显得很平静,仿佛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毛主席感叹道,自己几十年没吃过中药了,这次感冒吃了十多天西药不见好,没想到刘大夫的两帖中药就治好了,不得不佩服中医药的神奇,也对刘大夫的医术赞叹不已。 毛主席对刘惠民大夫的医术赞不绝口,称赞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是可以和世界分享的宝贵财富。主席的一番话,让随行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中医药有了全新的认识。 毛主席痊愈后不久,便踌躇满志地启程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的庆典。在主席夫人江青的建议下,刘惠民大夫也随行去了苏联。江青同志觉得,带上刘大夫,不仅能替主席保驾护航,也能让苏联人民见识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在苏联期间,刘大夫凭借精湛的中医技艺,让不少苏联人赞叹不已。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让外国友人对古老的东方医学有了全新的了解和认识。 刘大夫随主席出访归来后,他的名气也随之大涨。前来求医问诊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达官显贵。但刘大夫始终保持着平常心,他对所有病人一视同仁,从不因身份地位而有差别对待。 毛主席和刘大夫的这段佳话,不仅成为了当年的一段美谈,更在无形中提升了中医药的地位。许多人重新审视起这个古老的医学瑰宝,认识到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

0 阅读:386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