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毛主席乘专列南巡,专列停靠杭州后又缓缓出发。突然,“砰”的一声闷响,

熹然说历史 2025-02-05 00:08:21

1955年,毛主席乘专列南巡,专列停靠杭州后又缓缓出发。突然,“砰”的一声闷响,是玻璃破裂的声音!专列遭遇袭击! 1955年6月18日,这本是个平常的日子,谁也没想到会发生一件大事。当天,毛主席的专列预计在19点30分从杭州启程,继续他的南巡之旅。可就在临行前,毛主席突然提出要提前20分钟出发,谁也不许通知。 于是,当地时间19点45分,毛主席的专列悄悄驶离了杭州火车站。列车渐渐加速,向着萧山的方向疾驰。谁也没有注意到,就在专列经过萧山境内的西门道口时,一声闷响突然打破了夜晚的宁静。 有人发现,那是专列第六节车厢的玻璃被击碎发出的声音。仔细一看,那扇玻璃窗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弹孔,直径约有拇指大小。当时,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毛主席的专列,怎么会在行进途中遭遇袭击? 消息很快传到了专列上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浙江省副省长兼公安厅长王芳的耳朵里。王芳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公安了,他一听说专列玻璃被击中,第一反应就是有人企图行刺。因为这次专列上,不只有毛主席,还载有苏联的贵宾,什么样的歹徒,什么样的反动分子,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个节骨眼上动手? 王芳厅长当机立断,立刻向省公安厅副厅长吕剑光汇报了情况。吕剑光一听事态严重,马上给萧山县公安局局长潘振铎打了个电话,简单说明情况后,当即下达了24小时破案的命令。潘振铎接到命令,如临大敌,连夜组织县局全体警力,在事发地周边地毯式搜查,誓要找到凶手。 专列"被袭"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正在杭州视察工作的公安部副部长许建国同志耳中。许建国是公安战线的老将了,处理过大大小小的案件不计其数。他心里清楚,这次事关毛主席和苏联贵宾的安全,事关中苏两党两国的友谊,容不得半点闪失。 许副部长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火速赶往案发现场。在仔细勘察了专列车厢的受损情况后,许建国敏锐地发现了一些疑点。首先,车厢内并没有发现子弹,玻璃上的弹孔,似乎也不像是枪弹留下的。其次,弹孔的形状不太规则,边缘参差不齐,玻璃碎裂的方向也不符合子弹击中的状况。 结合多年的破案经验,许建国judge,这次专列"遇袭",八九不离十是有人用石块砸的。但问题是,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砸毛主席的专列?会不会是有预谋的政治阴谋?带着这些疑问,许建国和吕剑光、潘振铎一起,在萧山县公安局研究决定侦查方向。 经过分析研判,专案组认为,作案的最可能是铁路沿线村庄的群众。据统计,事发地点西门道口至白鹿堂车站区间,经过的主要是安桥乡曹家桥村。这个村庄背靠萧山,地处偏僻,村民们养尊处优惯了,难免有一些游手好闲的"二流子"。 很快,侦查员们从村民中收集到了一些可疑的线索。据一位姓曹的老汉交代,案发当晚,他看到村子里的几个年轻人聚在铁道边上不知道在搞什么名堂,还时不时传来打闹的声音。会不会就是这伙年轻人,一时胡闹,把石头砸在了专列上?专案组顿时来了精神,决定顺藤摸瓜,一查到底。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案发30多个小时后,嫌疑人终于浮出水面。这个叫曹文生的小伙子,本是村里的一个放羊娃,家境贫寒,老实巴交。据他交代,当天傍晚,他和几个哥们在铁道边玩耍,手里把玩着从路边捡来的一块鹅蛋大小的石头。 就在专列经过的那一刻,曹文生一时兴起,随手把石头扔了出去,却没想到正中专列车窗。事后听说打到了毛主席的专列,曹文生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吭声。专案组问明原委,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惊天的"刺杀"案,竟然是一场乌龙。 虽然查明了真相,但曹文生毕竟砸坏了毛主席专列的玻璃,影响恶劣,不能不追究责任。专案组将曹文生带回县局问讯,曹文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供认不讳,态度十分老实。他解释说,扔石头纯属没头没脑的举动,绝对不是有意要砸专列,更没有什么别的企图。 专案组又对曹文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他确实出身贫农,并无反动思想。这一切都证明,曹文生只是一时糊涂,并无恶意。许建国副部长得知情况后,当即给出指示,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曹文生的阶级立场和思想表现,对他予以从宽处理。 1955年7月16日,萧山县人民法院经过慎重审理,以破坏交通工具罪,判处曹文生有期徒刑三年,但考虑到他态度较好,决定缓期执行。曹文生如释重负,连声道谢。法院的判决,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赞同,大家都觉得,对于像曹文生这样的贫农,国家的法律既要惩戒,更要挽救。 轰轰烈烈的专列"刺杀"案终于告一段落。事后,经过有关部门的认真分析,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案件暴露出铁路沿线防卫工作还有不少漏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各地纷纷行动起来,组织群众加强警惕,坚决同一切破坏铁路安全的行为作斗争。

0 阅读:362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