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新兵下连前给指导员送礼,结果他把烟钱和酒退给了我 1992年底,我终

乐荷谈文化历史 2025-02-03 14:41:06

1992年新兵下连前给指导员送礼,结果他把烟钱和酒退给了我 1992年底,我终于实现了当兵的愿望,在即将入伍的前夕,家里热闹非凡,七大姑八大姨纷纷前来,传授着他们自认为在社会上 “混得开” 的生活经验。 “到了部队,机灵点,眼里可得有事,别让人觉得你木讷。” 表叔拍着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 “对呀,该表现的时候就得表现,会来事才能有好前程,必要的时候,给领导送点礼,懂不?” 婶婶也在一旁附和。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我听得晕头转向,心里满是对未来生活的忐忑与疑惑。 然而,当过兵的大舅却与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里透着坚定与期许,缓缓说道:“孩子,到了部队,要认真工作,刻苦训练,努力当尖兵,别想那些歪门邪道。” 大舅的话简单质朴,却如同一股清泉,流淌在我满是杂念的心头。 1993年,是我入伍在部队过的第一个春节。节前,班长在跟我们闲聊时,不经意地透露了一个消息:新兵训练结束后,我们将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单位。 他的话里话外,似乎在暗示着关系和推荐的重要性。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家人之前的叮嘱。看着身边的战友们,大家似乎也都在暗自思量着什么。 那段时间,我心里一直很纠结。一方面,我不想违背大舅的教导,去做那些 “歪门邪道” 的事;另一方面,又担心因为自己不懂 “人情世故”,被分配到不好的单位。 在这种矛盾的心理下,我最终还是没能坚守住原则。春节前,我拿出身上仅有的钱,咬咬牙买了一瓶四特酒和一条红塔山香烟,准备送给指导员。 送礼的那天晚上,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了。我小心翼翼地抱着礼物,像做贼一样来到指导员的房间。 四周静悄悄的,只有我紧张的心跳声。我轻轻地推开房门,快速地把礼物放到房间的角落里,然后转身就跑,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我。 我不知道指导员知不知道是我送的礼物,但是从那之后,我总觉得指导员对我态度好了许多,或许是心理因素。这让我心里既窃喜又有些不安,窃喜自己的 “努力” 似乎有了效果,不安则是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自己内心的原则。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转眼间就到了新兵下连的时间。 当我得知自己被留在了连队,并被调到连部当文书时,我第一反应就是自己送的礼起了作用。 毕竟,我是高中生,写得一手好字,这或许是个优势,但我还是更倾向于认为是那瓶酒和那条烟帮了忙。 然而,到连部不久后的一天,指导员把我喊到了他的房间。 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走进房间,我一眼就看到了角落里放着的那瓶四特和那条红塔山香烟。 指导员看着我,神情严肃又温和,他指了指那些礼物,问道:“这是你送的吧?” 我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是…… 是的,指导员。” 指导员微微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在我这里,好好工作比什么都重要。你有文化,字又写得漂亮,这是你的优势,要好好发挥,为连队做贡献,不要搞这些旁门左道。这酒,等你探亲的时候可以带回家,和家人一起分享。至于这香烟,你们当战士的,最好还是不要抽,对身体不好。这是香烟的钱,你拿着,这烟我就笑纳了。” 听了指导员的话,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既有被发现后的尴尬和羞愧,又有对指导员正直与宽容的敬佩,更多的是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大舅当初的叮嘱是多么的重要。在部队这个充满热血与正气的地方,靠的是真本事,是努力和拼搏,而不是那些世俗的 “人情往来”。 从那以后,我彻底放下了心中的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无论是撰写文件、整理资料,还是协助连长指导员处理日常事务,我都全力以赴。 虽然在连部当文书,但连队组织训练时,我都积极参与,刻苦训练,努力提高军事成绩,一心想向着大舅所说的尖兵方向努力着。 第三年,我当了班长并考上了军校,没有花钱托关系,凭实力实现了自己的军官梦。 军校毕业,我被分到新的作战部队,我从排长一直到后来的团长,我始终都按规矩做事,按原则办事,坚守本心,认真履行职责。哪怕后来转业到地方,我都是力求清正廉洁,洁身自好。

0 阅读:48
乐荷谈文化历史

乐荷谈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