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狱卒给正给犯人看病。突然,1女犯趔趄到他跟前,顺手塞了一张纸条。狱卒刚要说什么,却碰上狱警走来。没办法,他只好骂道:“找死啊,差点撞倒老子。” 这位狱卒叫刘石人,虽然他不是我党的同志,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医,但却是个内心很善良的人,绝不像他那句话一样狠毒。 刘石人生于1911年,而处在那个纷繁复杂年代的人,人生的经历自然少不了变数。 在刘石人13岁时,经家人的引导,他报考了冯玉祥所部招收的军医。 毕竟,在那个年代,打仗、受伤就像是日常便饭,死个人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而刘石人掌握了医术,自然不愁养活不了自己。 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历练,刘石人已经成长为一名医术精湛的大夫,这一从医就是三十多年。 1947年,刘石人所在部队被打散,番号也被撤销,为了生存,刘石人只好另寻他路。 几经辗转,刘石人来到了重庆,但此时的他还不知道,在这里会接触什么样的人。 在当时的重庆,有个臭名昭著的地方,叫“渣滓洞”。 实际上,这是蒋方的一所监狱,在这里关押了大量我党人士。在敌人的折磨下,他们个个都是伤痕累累。 由于地方狭小,且四处不透风,有的人虽然没有受到重刑,但长期下来,伤口也溃了脓。 虽说这里是关押的地方,但敌人也知道,这样下去,要是惹出传染病怎么办? 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敌人特意聘请了一位军医,在伤势上对同志们进行了照顾。 就这样,刘石人当上了渣滓洞的狱卒,每天提着自己的药箱,去给伤员看病。 之前,对于我党人士,刘石人还都是从报纸上,旁人口中听来,说他们是一群穷凶极恶,专门祸害老百姓的人。 可是,在接触到几个伤员后,刘石人才慢慢发现,他所见到的和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有一次,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同志被敌人给打昏了过去,身上到处是血,不成人样。 虽说刘石人现在是在为蒋办事,但此刻的他,实在于心不忍,就把医生的职责放在了首位。 他轻轻的为女战士擦掉血迹,又端起药瓶,仔细地为她上药,包扎。 然而,让刘石人想不到的是,就当他整理好药箱,准备离开时,那位女战士竟吃力的起了身,艰难的做了个点头的动作,说:“谢谢你。” 虽然是简单的三个字,但却让刘石人瞬间一愣:一个被打得快死的人,还会说声谢谢! 回到家以后,刘石人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脑子里想的,全是白天的那位同志。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心地这么好的同志,怎么就被人说成那副模样了呢?此时此刻,他对这些人也有了新看法。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石人继续在狱中为病人看病,可以说,每天他都要接待几位身受重伤的人。 看着这些都还是处在孩子辈儿的人,刘石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在经过几次了解后,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 “姑娘,你们这是何苦呢?,说不来不就好了么?”刘石人劝说道。 1女同志微笑道:“哥,您不懂,这是我们的信仰,到哪里都不能改变。” 此话一出,深深触动了刘石人:没想到,年纪轻轻却有这么硬的骨头。 从此,在刘石人的心里,他也已不再将她们视为“犯人”或者“恶人”,而是在内心了敬佩她们。 这样的日子还在继续,但刘石人心里却发生了变化,为可怜她们,他利用自己的便利,经常偷偷的给她们留下些药物,或者是吃的。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年多,直到1948年,世人都已看出,蒋已大势已去。 同时,还深处渣滓洞的同志们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将命不久矣,敌人的离去,带走的也定是我们的生命。 但是,这里戒备森严,该如何传递消息呢?将这里的一切带出去呢? 有位叫胡其芬的同志,是当时重庆工委妇委书 记,经合计后,决定拖刘石人带出去。 虽说刘石人不是自己的同志,但看得出来,他是个具有正义感的人,可以依靠。况且,除了他,还能信任谁呢?只好赌一把了。 一天,刘石人向往日一样上班。不料,他刚到牢房门口,就有一个女同志,假装一个趔趄,就跌倒在刘石人身边,随后就塞给他一张纸条。 这个突发情况,令刘石人吓坏了,纸条里写的会是啥? 根据人的直觉,刘石人刚想去扶她,说些什么,恰好碰上一个预警走来。 为不被察觉,刘石人灵机一动,顿时大骂道:“你干什么,差点把老子给撞倒。”而那张纸条,刘石人也并没有扔出来。 等到下班回家,刘石人按耐不住内心的疑问,悄悄的关上门,拉上了窗帘,这才在一处微光下,慢慢打开了纸条。 殊不知,当看到落款和地址时,瞬间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想想之前,他只是留下些药和吃的,但这个纸条要是被发现了,那肯定是活不成了。 今后的几天,刘石人做了无数次思想斗争,但一想到那些舍生为死的同志们,心里也被深深打动,十分佩服她们,这才决定帮她们一次。 在刘石人的巧妙安排下,这张纸条被送了出去,渣滓洞的情况被党组织熟知,这个地方也随着1949年的解放迎来了光明。 刘石人虽然普通,但也是一个正义感十足的人。在生与死的抉择中,他甘愿冒险,明知身后有枪,还是坚决走下去,也是令人敬佩的英雄。
1948年,1狱卒给正给犯人看病。突然,1女犯趔趄到他跟前,顺手塞了一张纸条。狱
文史记叙录
2025-02-02 23:53:30
0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