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2月4日上午,功德林战犯们日也盼夜也想得特赦大会终于召开了。这天是星

文史记叙录 2025-02-01 23:50:39

1959年12月4日上午,功德林战犯们日也盼夜也想得特赦大会终于召开了。这天是星期五,还是一个晴天,气温是零下五摄氏度。改造的战犯们都穿上黑色棉衣裤。 当管理人员把战犯们领到功德林监狱一座小礼堂时,一幅鲜红的布条上面用白纸剪贴的“特赦战争罪犯大会”挂在讲台上方,左边是“我们的政策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右边是“劳动改造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会场布置得很简单朴素。战犯们按照顺序坐下,静听宣布特赦名单。当时会场寂静得连掉下一枚缝衣针都可以听清楚的时候,首席法官从座位上缓步走到讲台边,他首先轻轻咳了一声,把喉咙打扫一下,才拿出握在手中的名单。看样子显得很紧张,他也和战犯们一个样,这种场面是平生第一次遇到。这许多身统数十万大军的战犯成百名集在一起,不但他没见过,历史上也没有过吧! 法官先是看了一眼座位上的众人,才开始念名单,几乎是一字一顿,生怕念错似的。“杜聿明”“有!”“宋希濂”“有!”回答的声音,不减当年的雄壮,比念的声音要有力得多。当他接着念出王耀武、郑庭笈、曾扩情、陈长捷、杨伯涛、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之后,便把名单一卷,“以上十名,符合特赦令第一条规定,予以特赦”。 这时台下的人凡没有点到名字的,几乎都不同程度地轻声叫出“完了”!当然这不是响应首席法官念完了名单,而是感到自己没有希望的绝望声。接着是由特赦人员和家属讲话,首长的讲话。没有特赦的战犯们谁还有心思听那些,后来管理员要庞镜塘代表在押战犯致辞,这位原山东省主委还能凑出几句相当体面的话,总算把这一尴尬场面应付过去了。这时,新闻记者的照相机、电影制片厂的摄像镜头都对这十位新公民拍个不停,台下的都失望极了:“怎么只有十个?”一片相互质问声,可能连台上的人都听得到,但谁也不顾忌那么多了。 当管理员宣布大会结束,让这些继续在押的战犯们回寝室时,有的带着羡慕的眼光向十位新公民看了一下,有的头也不抬起身便走,有的站起来便咕咕噜噜,总之,各种各样的表情都有,但总的一句话却是四个字:“大失所望!”回到寝室绝大部分人是倒在大通铺上一语不发,有的在用力摔东西,这下子一切都变了。沈醉则用16个字总结了未特赦战犯们当时的状态:思想波动,怨气冲天。牢骚满腹,怪话连篇。不过随着特赦的继续,战犯们的改造积极性又开始高涨了。

0 阅读:25
文史记叙录

文史记叙录

讲述历史趣味故事,回忆历史往昔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