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26 岁的他瞒着家里人偷渡去香港。谁也没想到,多年后,他在香港比刘德华名气还大,被深水埗居民叫“明哥”,连食神蔡澜都亲自给他的小店题名。 1978年,内地改革开放的大幕尚未拉开,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许多人抱着“黄金遍地”的幻想,偷偷跨过边境,投奔香港。 这一年,26岁的谢国辉瞒着家人,从深圳龙华偷渡到香港。彼时的香港,是许多人眼中的天堂,也是无数人寻求改变命运的地方。现实的残酷远超想象,偷渡到香港的谢国辉只能从最底层做起,靠着体力劳动谋生。他做过水泥工,日夜辛勤工作,只为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站稳脚跟。 尽管当时谢国辉的起点卑微,但他的野心与毅力却让人惊叹。他利用数年的积累,逐渐摆脱了泥工的身份,迈入商业世界。1980年代,他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并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联和国际集团”。 到了1989年,谢国辉已是身家千万的成功商人,甚至被称为“龙华首富”。他不仅在香港赛马圈活跃,还养了多匹名贵赛马,成为社交圈中的风云人物。成功的背后,是更大的野心与贪婪的萌芽。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经济繁荣发展,作为一个人口稠密的社区,深水埗常常是草根创业者的聚集地。在这里,谢国辉开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型甜品店。 这家店位置并不在繁华街道,而是藏于一条人来人往的小巷中,但却凭借独特的甜品口味和略显浮夸的营销手段迅速吸引了注意。他将店铺起名为“明哥小店”,不仅是为了迎合市井气息,更是在打造一种与顾客亲切互动的形象。 甜品店装潢颇为别致,外墙上满是手绘的水果图案,招牌上则是鲜艳的红色字体。为了吸引更多目光,谢国辉特意请来了香港名人蔡澜为招牌题字,这使得甜品店在开业时便成了一个小型的“网红打卡地”。附近居民纷纷好奇,“连蔡澜都题字的小店,到底有多特别?” 甜品小店的火爆不仅让谢国辉迅速积累了一批忠实顾客,更让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他敏锐地发现,香港人对于水果甜品的热爱几乎没有上限,而他的小店因蔡澜题字而收获的关注,更是一次成功的市场试探。 于是,他很快将目光投向了更大的商业领域。他并未满足于一间甜品店的收入,而是将店铺逐渐转型为一种营销工具,通过各种话题性事件扩大自己的名气。 这一切不过是谢国辉商业版图的冰山一角。在甜品店经营稍有起色后,他开始利用这些收入拓展其他业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房地产投资。 到了2000年代,谢国辉的商业野心已不仅限于香港,他开始在内地市场寻找机会,并创立了一个新的品牌——“水果营行”。这是一个看似创新的连锁水果店品牌,主打新鲜、高品质的进口水果。 谢国辉在初期的推广中复制了甜品店的宣传模式:高调宣传、明星代言、大规模开店。他声称“水果营行”是内地第一家专注水果销售的高端品牌,并通过一系列高额返利政策吸引消费者充值办卡。 为了营造品牌的高端形象,谢国辉在多地的门店举办了盛大的开业典礼,甚至邀请明星现场助阵。例如,在深圳的一家旗舰店开业时,他斥巨资邀请了一位知名歌星演出,并租用了场地进行豪华布置。 一时间,“水果营行”在多个城市掀起了热潮。谢国辉还通过电视广告、网络宣传,将品牌包装成高品质水果的代名词,并号称“未来要上市,打造水果行业的龙头企业”。 “水果营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资金骗局。谢国辉通过大肆招商加盟,将加盟费用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并未真正投入到水果供应链的建设中。 所谓的高额返利,也只是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充值,却缺乏实际的资金保障。短时间内,他的门店数量激增,品牌影响力也迅速扩大,但背后的资金链早已危机四伏。 2015年12月,“水果营行”突然全面倒闭,公司CEO易德被公安部门带走,而谢国辉则迅速“人间蒸发”。随后,深圳警方对谢国辉发布了网上追逃通缉令。 谢国辉被曝光在倒闭前录制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在病床上声称因健康原因辞任法人代表,另一段则是在沙发上呼吁员工共渡难关。这些视频很快被证明不过是他为自己逃亡做准备的掩饰手段。 在警方的追逃行动开始后,网络上流传出一张谢国辉的“死亡登记证明”,试图掩盖他的行踪。这张证明不仅没有明确的死亡时间和原因,还被指疑点重重,很可能是伪造的。尽管如此,谢国辉的踪迹依然扑朔迷离,有传闻称他已逃往荷兰,也有消息指出他试图通过其他渠道隐藏身份。 他创立的“水果营行”骗局给无数投资者和加盟商带来了巨额损失。据统计,仅通过同乡会的借款一项,谢国辉就敛财高达7亿元。事发后,同乡会成员召开新闻发布会怒斥谢国辉为“骗子”,公开要求他还钱。随着他的逃亡,这些损失很难追回。 从一名靠偷渡来到香港的泥工,到房地产大亨,再到“水果国王”,谢国辉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的成功建立在精明的商业头脑与大胆的投机策略之上,但最终却因贪婪与欺诈毁掉了自己的事业与名声。
1978年,26岁的他瞒着家里人偷渡去香港。谁也没想到,多年后,他在香港比刘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2-02 09:42:47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