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五位领导合照,邓公靠边站,陈毅拄着拐杖,站C位的是谁?这张历史照片在当

熹然说历史 2025-02-01 00:07:10

1963年五位领导合照,邓公靠边站,陈毅拄着拐杖,站C位的是谁?这张历史照片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不仅因为五位领导的身份,更因为他们的站位暗藏玄机。 1963年的初春,北京城依旧笼罩在料峭的春寒之中。尽管气温还不算暖和,但一抹阳光已经透过寒意,悄悄地照进了人们的心里。就在这个初春时节,五位国家领导突然放下了手中繁忙的工作,相约一同去北京郊外的玉泉山踏青。 这五位领导可不是普通人,他们分别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各自领域为国家建设鞠躬尽瘁的领导人。 平日里,他们各自忙于工作,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闲聊。即便是在中央开会的时候,大家碰面的机会也十分有限。更别提像这次一起去登山踏青这样轻松惬意的活动了。 所以当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五位领导都欣然应允。一方面,他们确实需要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给紧绷的神经松松弦;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和老朋友、老战友聚一聚,叙叙旧,聊聊天。 当天,五位领导齐聚山脚下,准备一起登山。陈毅是老红军,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经负过伤。伤愈后,他的腿落下了病根,时不时会犯老毛病,需要拄着拐杖才能行走。 这次出行,陈毅的家人本来不太赞成。但是陈毅执意要来,他不愿错过这个与老朋友相聚的机会。于是,在陈毅的坚持下,家人只好同意了。 随行的工作人员看到陈毅拄着拐杖,连忙上前去搀扶。陈毅笑着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就在这时,一名工作人员提议,不如大家在登山前先合个影吧,这样也算是给这次特殊的聚会留个纪念。众人一听,都觉得这个提议很好。 说来也巧,原本大家都没打算在这次聚会时带什么随行人员。一来是想轻松些,二来是觉得哥几个私下聚会,不想那么多人跟着。但是现在看来,带个随行工作人员倒也挺好,不然这个难得的机会,还真没人给拍张照片留念。 工作人员拿出相机,五位领导在山脚下站定。一张罕见的、令人感慨万千的历史性合影,就这样定格在了1963年的初春时节。 这张照片拍完后,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直到后来,有人把这张照片公之于众,才引发了大家的讨论和猜测。这张照片之所以引人关注,除了因为照片中的人都是新中国的高级领导人之外,更主要的是因为照片中几位领导人的站位,让大家觉得很不寻常。 按照人们通常的想法,站在照片中间位置的,应该是几个人中官职最高、地位最重要的人。可是在这张照片里,站在中间位置的既不是邓小平,也不是陈毅,而是彭真。要知道,当时邓小平虽然还没有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但他在党内的地位已经很高了,是中共中央总书记。 而陈毅是资深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开国元勋,当时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论资排辈,论地位,这两位都应该站在照片的C位才对。可是在这张照片里,邓小平和陈毅却都站在了旁边。 而那个站在最中间的彭真同志,虽然也是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当时是北京市委书记,但是无论怎么说,他在党内的地位,也不如邓小平和陈毅啊。所以,当人们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都感到非常惊讶。 大家纷纷猜测,这其中一定有什么玄机。是不是中央有什么新的人事安排?是不是彭真同志要提拔,或者是邓小平和陈毅要调动工作了?照片中这样的站位安排,是不是别有用意? 一时间,关于这张照片的种种猜测甚嚣尘上。人们争相讨论,却又都摸不着头脑。直到后来,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原来,这样的站位,只是一个小小的巧合罢了。 当时,摄影师在给几位领导拍照的时候,发现彭真同志个子最高,就建议他站在中间。而邓小平和陈毅,一个身材矮小,一个拄着拐杖,站在中间不太合适,就自然地站到了两边。 其他两位领导,杨尚昆和李富春的个头,在几位领导中间,算是中等,所以就分别站在了彭真同志的两侧。这个站位,其实只是照顾到了每个人的身高和身体状况,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考量。 这个真相,和之前人们的种种猜测相比,显得十分普通,甚至有点让人感到意外。但也正是因为这个平凡的真相,让我们看到了这些领导人生活中最质朴、最自然的一面。在这张照片里,几位领导人没有摆出某种姿态,也没有按照某种身份地位来站位。 他们就像普通朋友一样,自然而然地站在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这张照片,让人们意识到,原来我们的领导人,也都是普通人。他们和大家一样,也需要放松,需要休息,需要朋友间的欢声笑语。

0 阅读:409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