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年底,老山前线大战一触即发。一向性情平和的刘明怒气冲冲地对连长丛辉说:

安琪小世界 2025-01-31 13:11:15

1983年年底,老山前线大战一触即发。一向性情平和的刘明怒气冲冲地对连长丛辉说:“把我调到炊事班就由于我是司令员的儿子吗?我不去!我不是孬种!老子要上前线!”而前不久,他的哥哥刚刚牺牲。 1983年底,中越边境的老山前线战云密布,一触即发的战争随时可能打响。密集的炮火声在山间回荡,震耳欲聋,仿佛在预示着一场血战的来临。在这紧张的战争氛围中,人民解放军某部驻扎在这里,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一个年轻的战士刘明却陷入了烦恼之中。他是这个部队司令员的儿子,平日里总是以平和的性格示人。可就在这时,他被告知要调往炊事班工作。刘明愤怒地找到连长丛辉,质问道:"把我调到炊事班,是不是因为我是司令员的儿子?我不去!我不是孬种!老子要上前线!" 刘明的愤怒并非没有缘由。就在前不久,他的哥哥刘光在执行侦察任务时,不幸触雷牺牲。年轻的生命就此停止,刘明悲痛欲绝。他发誓要替哥哥报仇,亲手消灭敌人。此时此刻,他怎能躲在后方,做个炊事兵呢? 面对刘明的请求,司令员刘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深深地望了儿子一眼。在这一刻,父子二人心意相通。刘斌知道儿子的决心,也明白儿子此刻的心情。他默默地点点头,算是应允了刘明的请求。父亲不愿儿子辜负死去战友,儿子也更加坚定了上前线的决心。 就这样,刘明留在了前线,与战友们一起严阵以待。在战争的洗礼中,他将不断成长,直至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他将以血肉之躯,筑起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哪怕最终牺牲,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一名革命军人的英雄气概。 刘斌将军一家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英勇事迹,深刻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与忠烈精神。这位“现代杨家将”的家庭,不仅书写了个人的英雄篇章,更展现了一种超越个体的家族牺牲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感人至深的民族记忆。 刘斌将军出身军旅,性格刚毅,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他的两个儿子刘明和刘光先后奔赴前线。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堪称典范。刘明以突出的战斗表现荣立个人二等功,并被提拔为尖刀排排长。然而,在越军的一次猛烈反攻中,刘光不幸牺牲,后被追记二等功。这一连串的荣誉和牺牲,为家族的忠烈故事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刘家兄弟的牺牲,对刘斌夫妇而言是巨大的打击。硬汉刘斌在悲痛中沉默了整整三天,而妻子王昌群则以泪洗面。然而,悲伤并未击垮这个英雄家庭。刘斌毅然将家中唯一的男人——二女婿陈加勇也送上了前线。他的决然背后,是对家国责任的坚定信念。 值得一提的是,刘家不仅仅是兄弟二人的英勇献身,这个家族中的七口人,有六人先后走上战场,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无私的家国情怀,使刘斌一家被人们誉为“现代杨家将”。他们的故事提醒人们,在保家卫国的大义面前,个人的悲欢往往会让位于更为崇高的使命。 刘斌将军的一生充满传奇,而他的妻子王昌群则以另一种方式诠释了“英雄母亲”的伟大。她不仅是家庭的中流砥柱,也是家族信念的捍卫者。在2020年被授予“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时,年迈的王昌群热泪盈眶地表示,尽管两个儿子的牺牲是她一生的痛,但她从不后悔。如果国家有需要,她甚至愿意把外孙送上战场。这句朴实而铿锵的话语,道出了深深的家国情怀,也让人们深刻感受到这位母亲对国家的忠诚与爱。 2022年,这位令人敬仰的母亲在昆明去世,享年88岁。她的一生见证了家族的荣耀与牺牲,她的离去为这个忠烈家庭的故事画上了一个句号。与此同时,她的精神却化作一座不朽的丰碑,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 事实上,刘斌一家并不是唯一的“满门忠烈”。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许多军人家庭都展现出了相同的无畏精神。例如,驻云南某军的政委瞿明耀,他的家族有四人同时战斗在老山者阴山前线。这样的事例表明,在国家面临外敌侵略时,许多普通家庭毅然决然地投身保家卫国的行列,无论背景、地位,皆以守护国土为己任。 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前线不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次国家精神的集中展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人们,以血肉之躯捍卫了民族的尊严。他们的事迹彰显了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刘斌家庭的故事,是无数军人家属默默奉献的缩影。在战争面前,他们不仅没有退缩,反而用鲜血和牺牲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这些事迹教会人们,真正的英雄不只是个人,他们可以是家庭,是家族,是每一个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回顾这段历史,人们会深刻体会到,战争虽然是残酷的,但也能唤起人性中最深的力量——牺牲、忠诚与大义。刘斌将军一家的传奇不仅铭刻在国家的史册中,更镌刻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者,为国家的安宁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满门忠烈的家族情怀,正是国家得以延续、人民得以安宁的基石。

0 阅读:147
安琪小世界

安琪小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