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中国炮兵元帅”朱瑞的妻子陈若克被日军俘虏,身怀六甲的陈若克一路颠簸孩子意外早产。日本人乐坏了,对她说“作为母亲,你忍心看着你孩子受罪?”陈若克怒了“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少来这一套”
日军看软的不行,只能来硬的,敌人把烧红的烙铁一遍遍使劲摁在陈若克的身上,空气中充满了烧焦的味道,陈若克一次次昏死过去,一遍遍被敌人用水泼醒,但依旧没有吐露出一个字。
陈若克鲜血不停地流淌,而眼中却始终没有留下过一滴泪水。最后,敌人已经没有任何办法让陈若克开口,只能把陈若克送上刑场,在押送过程中,陈若克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当她到达刑场,一生婴儿的哭声将陈若克苏醒过来,她拖着遍体鳞伤的身体,艰难抬起自己的手,将自己的鲜血滴到了孩子嘴里,孩子从出生到现在还没有吃过妈妈一口奶,只有这一滴血,就要和妈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当时陈若克只有22岁,而孩子还不到20天。
被俘不久前,陈若克和朱瑞曾生下过一个男孩,可是还不到半年时间,孩子就不幸夭折了。孩子的去世给陈若克带去了不小的打击,她一度精神恍惚。可是革命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陈若克重新站起来,她把悲愤转化为对敌人的仇恨,把痛苦转化努力工作的动力。可想而知,这个孩子对她意味着什么!
临行前,陈若克紧紧抱着自己的孩子,丧心病狂的日军已经泯灭人性,在她和婴儿身上连着捅了27刀。在刺眼的阳光下,鲜血洒满了整个刑场。
陈若克死后,她的遗体被当地善良的老百姓悄悄收了起来,交给了陈若克的亲戚。她的亲人通过卖了几亩地,零零散散地凑了点钱,给陈若克买了个棺材。后来,陈若克的丈夫朱瑞来到了这位亲戚家,见到了躺在棺材里的陈若克和他们的孩子,棺材中的陈若克没有了头颅,腰上系着一条腰带,这条腰带是朱瑞曾送给妻子陈若克的礼物。
朱瑞将军后来写道“她牺牲太早,是革命的损失!妇女的损失!也是我的损失!因为我们是衷心相爱的夫妻与战友!……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让我们心里永远联结着挚爱与仇恨,斗争到最后的胜利吧!”朱瑞将妻子去世的悲痛化为对侵略者的怒火,全身心地投入到战斗之中。
1948年7月,朱瑞参加辽沈战役的准备工作。军区领导决定留他在后方主持工作。但朱瑞坚持要去前线,便向毛主席请战:“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我在后方,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解放东北的战役,我应该带着炮兵到前线去。”毛泽东很理解朱瑞的心情,但是想到炮兵必然要配署步兵主力部队作战,这样显然降级使用朱瑞。但朱瑞对此并不计较:“只要能让我上战场,什么级别对我来说都不重要”。
1948年10月,在攻取义县的战斗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使用缴获美国的榴弹炮。为了了解这种火炮的性能,战斗还没结束,朱瑞就从指挥所出来,途中不幸触雷,壮烈牺牲,时年43岁。
1946年10月,毛主席就曾评价过朱瑞“你就是中国的炮兵元帅”,朱瑞逝世,中央吊唁“朱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炮兵建设中,功勋卓著,牺牲实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之巨大损失”。这一次,他终于完成了妻子的嘱托,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正是因为有如此的忠贞夫妇,我们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下图为朱瑞将军和陈若克)
强胜湘家
革命意志比铜臭的意义大多了!致敬英烈!
及时雨黄赞军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