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年,一伞兵因失误挂在法国一教堂上,德军发现他时,他装死骗过德军,他大概也没想到这一装死,会让他在教堂上“挂”了 75 年。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进入关键阶段。为了对抗轴心国,盟军展开了以诺曼底登陆为核心的“霸王行动”。 1944年6月5日深夜,诺曼底上空,一架C-47运输机正在夜色中飞行,机舱里满载着美军第82空降师的伞兵。约翰·斯蒂尔紧握着降落伞的拉绳,与其他伞兵一起等待跳伞命令。 他们的目标是法国小镇圣米歇尔-埃格利斯,为盟军在犹他海滩的登陆开辟突破口。运输机在低空飞行,为躲避敌军雷达,关闭了所有灯光,机舱内一片漆黑,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机舱外则是另一番景象,德军的高射炮弹和机枪火力在夜空中交织,火光、弹痕不时在飞机周围闪现。 跳伞信号终于到来,约翰和战友们依次跃出舱门。冷风扑面而来,他快速拉开伞包,降落伞在空中展开。但就在此时,一阵猛烈的高射炮弹在附近爆炸,剧烈的冲击波让他的身体失去平衡,降落伞也偏离了原定方向。 约翰看不到脚下的目标,只感觉自己正在快速朝着一个小镇的中心漂移。他的耳边充斥着炮火和喊杀声,地面上的战斗早已打响,而他的降落地点正是德军火力最密集的区域。 最糟糕的是,他发现下方有一座谷仓正熊熊燃烧,火光映红了夜空。如果继续下落,他很可能直接坠入火场。为了避免被火焰吞噬,他拼命调整降落伞的绳索,但仍无法完全改变方向。最终,他的降落伞挂在了圣米歇尔教堂的钟楼上。 钟楼的高度大约有几十米,约翰的降落伞缠绕在教堂尖顶的雕塑上。他被绳索死死缠住,双腿悬空,无法挣脱。他的身体在半空中摇晃,降落伞的布料被风吹得猎猎作响,而他的背后就是教堂高耸的石墙。约翰尝试扭动身体,试图伸手够到伞绳,但他的动作不仅没有奏效,还让降落伞更加紧密地缠绕在雕塑上。 约翰迅速评估自己的处境。他试图拉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割断降落伞绳索以脱身。由于降落时的冲击,他的腿部受了伤,双臂也被绳索压制,难以发力。 他几次尝试,都没能成功切割绳索。在最后一次尝试中,匕首竟从他的手中滑落,掉到了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地面的德军士兵听到了声音,有几人停下脚步,开始抬头四处张望。 为了保命,约翰当机立断,放弃一切挣扎。他低垂着头,将身体放松,装出一副毫无生气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他唯一的希望是让德军误以为他已经死亡。 尽管装死暂时保住了性命,但约翰的困境并未结束。他被悬挂在钟楼上的时间越来越长,风吹得他的身体瑟瑟发抖,伤口也开始隐隐作痛。夜晚的寒冷让他的体力逐渐流失,但他不敢发出任何声响。凌晨3点左右,德军终于注意到钟楼上的降落伞。他们派了两名士兵爬上钟楼查看。 德军士兵爬上钟楼时,手中握着枪,时刻保持警惕。当他们接近约翰时,其中一人用枪口轻轻戳了戳他的身体。约翰一动不动,依然装出一副死去的模样。 另一名士兵用德语低声说道:“他已经死了,吊在这里没用。”最终,这两名士兵决定将他从降落伞上解下来,作为一具“尸体”带回去处理。这个决定,意外地拯救了约翰的生命。 约翰被德军带下钟楼,最终成为俘虏。他成功避开了敌人的枪口,熬过了那场危险的生死考验。在随后的几天中,他还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逃脱,为自己的传奇经历增添了更加精彩的一笔。 约翰的传奇经历因爱尔兰记者科尼利厄斯·瑞恩的采访而广为人知。瑞恩在为其纪实作品《最长的一天》搜集素材时,听到了约翰的故事,并将其作为书中一段极具戏剧性的描述记录下来。 随着故事的传播,小镇圣米歇尔-埃格利斯也因此成为游客向往的地方。当地居民为了纪念约翰,在教堂钟楼上悬挂了一具背着降落伞、身穿美军空降兵制服的人偶。从此,这个形象成为小镇的地标性景观,象征着二战期间的英勇与坚持。这一人偶从1950年代挂起,一直持续至今,成为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约翰本人在战争结束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回到家乡伊利诺伊州,与家人团聚,并在当地的一家电力公司工作。他很少主动谈起战争,因为他的弟弟在战时不幸牺牲,这让他对战争的记忆充满伤感。 随着《最长的一天》的出版,他的故事逐渐被大众知晓。1950年代,他开始参加各种老兵活动,分享自己的经历,并成为一位广受尊敬的英雄。 尽管约翰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晚年却显得孤独。因喉癌折磨,他于1969年去世,享年57岁。尽管生命短暂,但约翰的故事却成为永恒。他挂在钟楼上的形象不仅见证了诺曼底战役的悲壮与胜利,也成为和平年代对战争记忆的一种象征。 令人感叹的是,历史学家在研究后发现,当时和约翰一起挂在教堂上的,还有另一位伞兵肯尼斯。两人都因装死或躲藏而幸存,而俘虏约翰的德军士兵最终也选择不杀他,阴差阳错地成全了这段传奇。如今,这座教堂以及悬挂在钟楼上的人偶,依旧吸引着无数游客,提醒世人和平的可贵。
1944年,一伞兵因失误挂在法国一教堂上,德军发现他时,他装死骗过德军,他大概
马二历史趣闻
2025-01-29 10:41:43
0
阅读: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