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回自己的国家!”一名意大利女子到中国旅游,逛完景点后疯狂吐槽,说没人会英语无

一个趣知史 2025-01-28 20:41:30

“滚回自己的国家!”一名意大利女子到中国旅游,逛完景点后疯狂吐槽,说没人会英语无法给她提供帮助,地图网站程序没有英文她找不到路。总之,这趟中国旅行让她感觉特别糟糕。   免签政策后,这位意大利女子在今年夏天来中国旅行后在网上说,她认为自己在中国的体验感极差,很多服务都不到位。   她抱怨自己来中国后发现并没有给她提供景点的攻略,她还需要耗费时间查找相关攻略。地图软件和网站页面都是中文,没有英文翻译,她没办法正常使用,还需要导来导去,最后只能用手机拍下地图摸索。   更重要的是景区的英文标识很少,她不认识路,也不知道该去哪里逛。而且在这里没有人会说英文,她在问路、吃饭沟通的时候对方都听不懂,甚至景区的服务人员也听不懂,无法给她提供有关帮助。   如此种种,看得出这位来自意大利的游客对自己的旅行非常不满。然而,对于这些话,大家并没有对她产生共情,而是一股脑将这些话驳了回去。   其中最犀利的疑问就是,既然都出国旅游了,什么不准备个翻译器或者下载一个翻译软件呢?   官方是不会提供攻略,但是网上这些景点的攻略一抓一大把,半日游一日游乃至几日游都给安排的明明白白。自己的旅行自己安排,怎么舒服怎么来,只要有一个翻译软件。   来中国的地盘游玩,人来人往都是中国人,不会外语是理所当然的,这一点既然出国了就要有心理准备。中国人出去时,不仅要准备翻译软件,还要提前学几句日常用语,没有想过让对方迁就一个来了不久就要走的游客。   事实上,中国近两年提供免签后,无数外国游客涌入中国境内。在很多“反馈”中,有大量对中国的夸赞,他们一改之前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固有印象,在打破中国“脏、乱、差”的滤镜后,新的中国面貌展现在他们眼前,让他们惊讶的同时也玩得更加开心。   也有部分游客在游玩后发出了吐槽,认为中国的很多服务都不到位,无法让他们愉快游玩。   一个黑人女性在去上海旅游后,吐槽说招手打不到车,出租车不会停,也找不到单卖素食的饭店,这对一个素食主义者很不友好。而一对英国情侣去中国广州的城中村拍摄,并说中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如印度一样破旧的地方,并不似上海北京一样繁荣。   如此种种,不全是为了旅行,也是抱有攻击、挑刺的目的来“黑”中国。因为素食主义者并非全部都是,但每一个饭店都有全素的菜品饭食。因为中国的城中村已然是少数,即使是城中村也不会像印度的治安一样。   一些客观的、善意的吐槽,我们将之视为进步的动力,会听取并不断改正,争取让我们的服务在保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能让来自国外的游客宾至如归。   然而有一部分群体无法客观地看待中国,带着偏见和主观臆想来观察中国,只会觉得这里的一切都不如意。然而,这是一个国家,一个如世界各个地方的国家一样,生活了无数普通人、正在发展的国家,它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的天堂。   带着挑刺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只会觉得看什么都不如意。带着能够享受对外国人的“优待”的人,高高在上的态度也不会受到我们的欢迎,最终只能充满落差地愤世嫉俗。   而带着体验中国文化、感受中国风俗的人过来,他们也语言不通,也有各种各样的不便,或许也会如那位意大利女子一样感到失望。却有更多的人却会用撇脚的汉语说“你好,这往哪里走”,愉快地感受他人的善意,尽管对方可能没有帮上什么忙。   他们会发现中国的安全,是和自己国家不同的“安全”,会发现使用手机支付的便利,会发现千年古国的历史积淀,也会感受到中国美食一条街的魅力。   语言和文化差异是每一位出国者无法避免的挑战。从出国的那一刻起,每一个人就应该做好准备。不是让一个国家来适应一个外来的人,而是远道而来的旅客需要适应这个国家。   事实上,即使是在自己国家旅游,去陌生的地方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谁能够保证出去玩的时候就好像回家一样自在呢?那所有地方的景色风俗都是一样的了,还有什么旅游的必要呢?   旅行,目的就是体验不同的文化、风俗、景色。抱着开放、友好的态度出国旅游,作为一个国际友人,接纳每个地方的不同,理解地方的文化,求同存异,随遇而安,才能收获更多的美好,拥有一个顺心、愉快的旅行。

0 阅读:3
一个趣知史

一个趣知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