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模仿红牛起家,凭借价格和包装上的差异快速做大,逐步蚕食掉红牛的市场份额后最终逆袭红牛,一举成为中国能量饮料市场的老大。
东鹏饮料的发家史堪称“奇迹”。
据尼尔森IQ数据显示,2023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量排名第一,市场占比达43.02%。
拉长周期来看,东鹏饮料的“爆发”主要集中在过去三四年间。
除了上面提到的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位数增长”之外,2021年至2023年东鹏饮料的业绩同样表现不俗,这三年期间分别实现营收69.78亿、85.05亿和112.6亿,营收增速分别为40.72%、21.89%和41.6%;分别实现净利润11.93亿、14.41亿和20.4亿,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6.9%、20.75%和41.6%。
为什么过去几年东鹏饮料能有这么好的表现?
这背后的驱动力主要是“全国化”。东鹏饮料早期从广东东莞起家,主要瞄准的用户群体是蓝领阶层,这跟东莞遍地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背景高度吻合。据东莞市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2000年东莞市从事工业的外来劳动力有204万人,到了2009年,从事工业的外来劳动力已经达到336万人。
凭借着东莞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东鹏饮料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
根据资料显示,2009年东鹏饮料的核心大单品“东鹏特饮”在东莞一经推出就卖出2万多箱,2012年更是首次达到营收破亿的目标。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广东地区都占东鹏饮料营收的“半边天”,从财报来看,2018年至2020年东鹏饮料在广东地区的营收为18.46亿、25.2亿和27.51亿,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0.77%、59.87%和55.48%。
过去,东鹏饮料在业绩增长的同时,也时常被诟病营收过于集中在广东地区。但2021年之后,这种情况开始有了变化:虽然东鹏饮料广东地区的营收仍在增长,但广东地区的营收占比却开始明显下降。具体数据方面,2021年至2023年东鹏饮料在广东地区的营收为31.99亿、33.54亿和37.61亿,占营收的比例为45.85%、39.43%和33.39%。
在广东地区营收占比下降的同时,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增长迅猛。
财报显示,2020年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实现营收4.992亿和2.313亿,占营收的比例为10.07%和4.3%;到2023年,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别实现营收15.16亿和10.1亿,占营收的比例为13.46%和12.6%。
从目前来看,全国化的成功为东鹏饮料打开了增长空间,而目前东鹏饮料的全国化进程还在继续中,换而言之,短期内东鹏饮料的增长还未触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