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很优秀,但就是没赚到钱?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他们其实并不优

友蕊聊职场 2025-01-27 11:30:20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很优秀,但就是没赚到钱?

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他们其实并不优秀,只是他们觉得自己优秀而已。原因之二是他们真的优秀,但他们的优秀只是让他们在那里孤芳自赏,并没有对别人产生价值。

先说第一个原因,心理学里叫高于平均效应,指的是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或表现,认为自己比大多数人更优秀。换句话说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在1976年一项针对高中生的调查中,研究者要求他们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社会比较,研究所得的结果非常有趣:

– 70%的人认为自己的领导才能高于平均水平;

– 60%的人认为自己的运动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 85%的人认为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高于平均水平;

– 25%的人认为自己属于最出色的1%那部分人里的一员。

这显然是与实际是不符的。

但人们为什么会这样认为?这源自于人的自我服务偏差。我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把失败归咎于外在的因素,比如运气,比如环境等。于是,不论实际结果如何,都是错不在我,我始终都是最棒的。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自恋。越是自恋的人,这种倾向越强烈。

那怎么破呢?去跟更厉害的人过招,跟更强的东西去碰撞。正如日本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所说,“自己”这个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去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姚明是中国乃至亚洲在NBA取得成就最高的人。有人问姚明,你从小就比同龄人长得高,打篮球一定很有成就感吧?

姚明说,其实我小时候打篮球很有挫败感。为啥呢?因为教练总是把我放在比我大的年龄组里面。你知道的,小孩小时候差一岁两岁,身体条件会差别很大的。所以我经常被虐。

后来好不容易和他们水平一样了,教练又把我放到另一组比我年龄大的组里了。所以,我小时候打篮球挫败感很强,但当我17、18岁之后,我的成长进步就会很大了。

不要和周围的人比,要和周围人之外比你强很多的人比。如果你在你们班很厉害,那你就和全年级的比,如果你在全年级很厉害,那你就和全校的人比,如果你在全校最厉害,那你就和全市的人比,如果你在全市很厉害,那你就和全省的人比,以此类推。

当然这样比不是让你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让你始终知道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从而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再说第二个原因,他们真的很优秀,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能力出众,但也赚不到钱。那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有错误。

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足够优秀,就会有人愿意给他们很多钱。但其实人们愿意给别人钱,不是因为对方有多优秀,而是对方能够给自己提供价值。

如果对方非常优秀,但不能给你提供价值,那对方的优秀跟你就没有半毛钱关系,你也不会给对方钱。你会为你们当地的高考状元钱吗?但凡脑子正常点的都不会。对方很厉害啊,你怎么不给他钱呢?因为他的厉害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反之,如果对方没你优秀,但能够为你提供价值,那你也愿意为对方付费。出租车司机有你学历高吗?但你为什么愿意给他钱?因为他满足了你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把你送到你要去的地方。

当年俞敏洪想出国留学,但没有钱,他就利用自己是北大英语老师的优势,办起了托福考试培训班,后来被学校发现了,就给他记了处分,他一气之下,就辞职在外面办起了培训机构。后来机构办得越来越大,赚得钱越来越多,老师人手不足,他就去国外请他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回国帮他。

见面后,俞敏洪大把大把花钱的方式,把他的同学都惊呆了。因为俞敏洪一直是班里最没出息的人,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像俞敏洪这样不如自己的人,居然比自己有钱?当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俞敏洪的前班长王强说,我做梦都不会想到,俞敏洪也会有今天。他这样的人,当年在北大倒数第一,现在居然也能做出让我羡慕的事。

那些出国的同学的能力比俞敏洪强多了,但却没有俞敏洪赚得多。是因为他们不如俞敏洪优秀吗?当然不是。他们虽然优秀,但他们没有对更多人有用。他们努力变得优秀,只为找到一份好工作。但这份工作再好,只能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却不能让他们赚到很多钱。

而俞敏洪呢?虽然没有他的同学优秀,但他却对很多那些想出国留学的人有用,他们经过俞敏洪的培训而考过托福雅思,从而得以出国。这些人就愿意为俞敏洪付费,俞敏洪自然就成功了。

很多人优秀,但就是没赚到钱,要么是因为他并不是真的优秀,只是他自我感觉良好而已,要么就是他的优秀对别人没用。有人问,那怎么破?知道了原因,你也就知道了怎么破了吧?

0 阅读:0
友蕊聊职场

友蕊聊职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