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5日清晨,国民党海军从台湾隐蔽出航,当日傍晚秘密驶到了福建省东山岛海域,企图寻找机会让舰艇上的特务登陆。 就在这天的傍晚,来自福建、广东两省的许多渔船,在厦门和东山岛地区的海面捕鱼。18时5分,解放军驻东山观测通讯站值更员夏传宝、陈笑宽突然发现荧光屏上出现不正常回波。他们很快便判断出这是两个海上目标,正由外海向渔船集结区闯来。 经验丰富的站长王海要根据目标回波投影识别出目标分别是美制蒋舰“章江 ”号和美国海军这年4月才交给国民党海军的先进作战舰只“剑门”号。 南海舰队即令护卫艇第41大队的“海上先锋艇”、601、558、611这4艘高速护卫艇和鱼雷艇第11大队的131、132、134、135、123、133号鱼雷艇组成海上突击编队,该部队副司令员孔照年任编队指挥。作战意图是:集中优势兵力,先打 “剑门”号,后打“章江”号;隐蔽接近,靠拢近战。 8月6日0时30分,解放军海军的高速护卫艇队和鱼雷艇队,到达预定海域会合,形成对蒋舰的拦截态势。 1时42分,双方同时发现目标。“章江”、“剑门”两舰同时以76毫米远程火炮向解放军艇队轰击,同时发射照明弹以修正射击。 此刻,解放军护卫艇队距离蒋舰还有4海里远,超过护卫艇火力的有效射程。孔照年命令艇队高速接近。4艘护卫艇冒着炮火向前冲去。蒋舰被迫分开,“剑门”号一面轰击,一面掉头向东躲避,而“章江”号则被艇队咬住不能脱身。 2时51分,孔照年指挥护卫艇队抵近至距“章江”号500米处,边打边往上靠,一直打到距“章江” 号一二百米的距离。照明弹一颗颗挂上天空,各种口径的炮弹弹道,像许多条火蛇在海空中狂舞,爆炸的火光、燃烧的火焰把海面照得如同白昼。 几个回合下来,“章江”号终于“挺”不住了,甲板上燃起大火,舱面人员受到严重杀伤,但该舰官兵非常顽固,不肯投降,一排炮弹击中解放军601艇,艇长吴广维牺牲。 3时1分,解放军护卫艇队实施第4次冲击时,“章江”号突然转向,高速向艇队冲来,这是“章江”号的最后一招,试图插乱护卫艇队的攻击队形。这时,解放军“海上先锋艇”、611艇一面射击,一面穿越其航线。611艇抓住短暂的时机一排炮弹打出去,重创“章江” 号。但此时611艇也被“章江”号击中,艇身中弹17 处,4部主机被打坏3部,前舱进水,人员伤亡严重。但611艇的指战员仍然继续坚持战斗。轮机兵麦贤得头部被弹片击中,脑部严重损伤。他从昏迷中苏醒后,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在主机旁近一小时,直到战斗结束。 随后,解放军艇队又组织了第5次、第6次冲击。“章江”号弹药舱发生大爆炸。随着一声巨响,一道炫目的光柱从甲板腾起,无数碎钢片在空中四散飞舞。舰体急速向左倾斜。熊熊大火笼罩了舰身。3时33分,“章江”号在东山岛南24.7海里处沉入海底。 此时见势不妙的“剑门”号已撤离战区,正在外围海域徘徊。解放军南海舰队即令在云澳待机的鱼雷快艇第二梯队119、120、121、122、136号投入战斗,同时命令战区3艘护卫艇和161号炮舰,立即追歼“剑门”号。 5时10分,艇队在与“剑门”号相距1300~900米时开始攻击。3艘护卫艇与“ 剑门”号保持同航向,从其右舷角集中火力靠近猛打,“剑门”号也以猛烈的火力回击。对射4分钟后,“剑门”号弹药舱被一发穿甲弹击中引起燃烧。火势迅速蔓延开来,浓烟裹挟着爆炸声,在海空中传得很远很远。甲板上有人开始跳入海中。 这时高速赶来的解放军鱼雷艇队,迅速占领有利发射阵位,分两组同时向“剑门” 号发射了10枚鱼雷,其中3枚命中。随着3声巨响,“剑门”号被炸得近乎解体。 5时22分,这艘编入国民党海军刚刚4个月的大型猎潜舰,在东山岛东南38海里处沉入海底。 这次海战,是解放军海军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解放军海军击沉国民党海军猎潜舰两艘,击毙国民党海军巡防第二舰队少将司令官胡嘉恒等170人,俘虏“剑门”号中校舰长王韫山及中校参谋黄致君等33人。解放军海军牺牲4人,伤28人,损伤护卫艇和鱼雷快艇各两艘。 8月17日下午,“八·六”海战有功单位和个人的代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这次海战,标志着国民党海军在台湾海峡的军事优势已成为过去。周总理用他那响亮的声音反复说:“打得好!打得很好!”
1965年8月5日清晨,国民党海军从台湾隐蔽出航,当日傍晚秘密驶到了福建省东山岛
玲珑说历史
2025-01-26 23:33:48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