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冯增敏带着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徒刑,可他却说:"我当时也是迫于无奈啊!" 1979年的春天,注定要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中国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外作战行动。 在这场战争之前,中越两国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曾大力支援越南的抗美战争,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物资援助,还派出了数万名军事顾问和工程技术人员。 然而世事难料,随着越南统一后逐渐倒向苏联,中越关系急转直下。1978年,越南加入经互会,与苏联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在国际上频频发表反华言论。 更为严重的是,越南开始在中越边境地区频繁挑衅,多次越境骚扰我国边防部队和边民。据统计,仅1978年一年,越南军队就在边境制造了数千起武装挑衅事件。 1978年底,越南悍然出兵柬埔寨,推翻了波尔布特政权,严重威胁到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安全。面对这种局势,中国决定采取军事行动,教训一下这个忘恩负义的邻国。 1979年2月17日,45万中国军队分别从广西和云南两个方向向越南发起进攻。战争伊始,中国军队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连续突破越军的重重防线。 在这场战争中,谅山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节点。这座位于越南北部的城市,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越军在北部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 到了3月初,中国军队已经完成了预定作战目标,开始有计划地向边境地区撤退。50军150师作为重要的作战部队之一,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 然而,越军并未甘心失败,开始对撤退中的中国军队发起反扑。448团作为50军150师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撤退过程中担负着掩护其他部队安全撤离的重要任务。 这支部队中的官兵们并不知道,他们即将面临一场残酷的遭遇战。在随后的战斗中,448团2营在撤退途中遭遇越军围攻,这成为了改变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为了营救被围困的战友,团指挥部立即调派1连和8连前往增援。这个决定,让8连和他们的连长冯增敏,走上了一条谁也没有预料到的道路。 1979年3月初的谅山战场,浓烟滚滚,枪炮声不断。2营在撤退途中遭遇越军伏击,陷入重重包围之中。 448团指挥部接到求援信号后,立即命令1连和8连前往增援。两个连队快速向2营被围困的区域推进。 在穿越一片开阔地带时,越军突然发起猛烈炮击。炮火的打击将8连和1连分割开来。 8连在连长冯增敏的带领下,被迫退守附近的一处高地。这个决定让8连成为了一支孤军。 高地地形虽然险要,但越军的包围圈正在不断收紧。8连的战士们利用地形优势,构筑了简单的防御工事。 第一天的战斗异常激烈,越军多次发起进攻都被击退。但弹药消耗的速度也远超预期。 随着战斗持续进行,8连的处境越发艰难。补给线已经被完全切断,无法获得任何外部支援。 第二天,越军加大了进攻力度,不断投入新的兵力。8连的阵地遭受了更为猛烈的炮火轰击。 弹药储备已经所剩无几,战士们不得不严格控制射击频率。每一发子弹都必须确保命中目标。 到了第三天,情况更加恶化。连队的弹药已经接近耗尽,食物和饮用水也几乎消耗完毕。 越军在这一天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将高地团团围住。他们的炮火覆盖了每一个可能的突围路线。 8连尝试过多次突围,但每次都遭到了越军的顽强阻击。伤亡在不断增加,突围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经过72小时的连续作战,8连的状况已经到了极限。一些伤员由于得不到及时救治,情况开始恶化。 最后的弹药即将耗尽,连队只能依靠为数不多的手榴弹和刺刀来防御。面对越军源源不断的进攻,这样的抵抗显然无法持续太久。 此时的8连,不仅有本连的官兵,还有一些在之前战斗中与部队失散而加入的其他连队的战士。总人数超过了200人。 经过反复权衡,冯增敏最终做出了一个违背军人天职的决定。他选择向越军投降,以换取200多名官兵的生命。 这个决定立即得到了执行。很快,越军接管了这处高地,200多名中国官兵放下了武器。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越双方开始了战俘交换工作。经过多轮谈判,包括冯增敏在内的239名中国战俘中,除一人在战俘营不幸去世外,其余238人全部回到祖国。 这些归来的战俘面临着不同的命运。作为带队投降的最高指挥官,冯增敏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军事法庭根据相关法律条款,对冯增敏的投降行为进行了严格审判。最终,法庭以严重违反军纪的罪名,判处冯增敏有期徒刑10年。 这个判决在军队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判决过重,也有人认为这是维护军纪的必要举措。 在服刑期间,冯增敏始终保持沉默。他没有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也没有对判决提出异议。 十年刑期结束后,冯增敏重获自由。面对外界的询问,他第一次公开谈及当年的决定。 "当时也是迫于无奈",这是冯增敏对那场战斗的总结。在他看来,当时的情况下,投降是为了保全更多战士的生命。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冯增敏带着200多人向越军投降,回国后被判10年徒
文山聊武器
2025-01-26 16:48:4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