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底,李国辉得知云南国军主力被歼灭的消息后,带着手下残军1000多人

酒馆茶色 2025-01-24 23:08:01

1950年1月底,李国辉得知云南国军主力被歼灭的消息后,带着手下残军1000多人向云南边境逃去。几经辗转,在4月中旬,李国辉的残军来到了缅泰边界湄公河两岸的小勐棒地区,在这里他和罗伯刚、谭忠带领的另一支国民党残军汇合。 当时云南国民党军主要是李弥的第八军和余程万的第二十六军,在这两个军的主力被解放军歼灭后,所属的一些残部退入了缅泰边界。李国辉是第八军709团的团长,罗伯刚、谭忠是第二十六军278团的正、副团长。 李国辉的残部一开始有一千多人,在撤逃的过程收拢溃败,到了小勐棒地区时已有近1500人,罗伯刚、谭忠和李国辉汇合时,也有500多人。 到了小勐棒后,李国辉和谭忠颇有在此地割据的想法,但罗伯刚则一天也不想多待,他用武器和当地人换了些金条之后,直接丢弃部队逃走了,罗伯刚走后,278团的残军由谭忠指挥。 经过一段时间休整后,李国辉和谭忠决定在金三角地带暂时扎根,两人在这个异域之地倒也比较团结,双方的部队合并成了一支所谓的“复兴军”,全军约2000人。 有了部队和地盘后,残军损坏的电台也被修好了,于是李国辉、谭忠开始和台湾方面联系,当时蒋介石刚刚逃台,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哪顾得上这支残军呢?很快,台北发来电报,先是口头把李国辉、谭忠等人表扬了一番,但是却不提物资援助,只是要求李、谭带着残军在当地“自谋出路”。眼见求援无望,李国辉、谭忠便带着残军及家属们,在当地开荒种地,修建房屋,甚至沿路收税,这个地方俨然成了缅北的一个“独立王国”。 其实,关于缅北,在解放军进入四川前,胡宗南和宋希濂这两个蒋介石的嫡系将领,就曾经密商,在战事不利的时候,抽调几个军去滇缅边界,必要时将队伍撤到缅北去,这个方案主要是宋希濂想的,因为他有远征军的指挥经历,对缅北的风土人情也比较熟悉。不过,当胡宗南、宋希濂兴冲冲地向蒋介石汇报这个方案时,却招致一顿臭骂,胡、宋策划的这个“缅北战略”也就不了了之。 对于李国辉、谭忠指挥的这股残军,蒋介石一开始根本没有当回事,因为他在大陆把几百万的大军都丢掉了,这支不到三千人的部队又能干什么呢?所以,蒋介石最初在接到李国辉、谭忠索要武器弹药及物资的电报时,根本没有当回事,也不打算去空投援助。 然而,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残军在金三角不仅站稳了脚,而且发展速度惊人。为了生存,李国辉和谭忠可谓是费尽心思,利用一切机会来扩充实力,聚集财富,他们用拉拢、联合、利诱等方式,将云南到东南亚商路上的一些“马帮”收编了过来,同时随着李国辉、谭忠的名声在外,滇缅边界的国民党残军也都纷纷聚集了过来。 鉴于李国辉是李弥第八军的旧部,蒋介石便召来李弥让他空降到金三角,亲自去指挥这支部队,李弥出发前,蒋介石耐心地叮嘱,让李弥去了后扩充兵力,在时机成熟时进行“反攻''。 1951年2月20日,李弥正式空降到小勐棒,紧接着国民党空军空投了大量的武器装备,李弥到了后,李国辉和谭忠非常配合,当即将部队的指挥权上交。李弥以正规军的编制对这支”复兴军“进行重整,3月,蒋介石给李弥发来电报,让在当地设立“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李弥任“总指挥兼云南省主席”,李弥的这个职务简直是不伦不类,云南全境都解放了,李弥在金三角当哪门子的”云南省主席“。 李弥将”复兴军“的原709团部队扩编为193师,由李国辉任师长,原278团部队扩编为93师,由谭忠任师长,这两个师则编成一个所谓的”救国军“,由李弥兼任军长。 李弥到来后,大肆收编逃来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一些云南的土司、头人武装也前来加入,很快这支“救国军”发展到了7000多人。李弥到来后,蒋介石下令每月给这支残军拨付经费7万美金。 1951年5月,为了执行所谓的”反攻“,蒋介石下令让李弥带着这支残军侵扰云南边境,李弥将部队分成两个纵队,向云南边境开进,可是这区区7000多人,能有多大的威胁呢?6月初,解放军云南军区出动数万大军,兵分四路出击,和之前的战斗一样,面对解放军,这些以原国民党军为主的部队一触即溃,很快就被赶出了云南。 李弥到金三角后,对李国辉、谭忠颇为忌惮,在李弥的暗示下,李、谭二人主动表示愿意前往台湾。李国辉走后,金三角的”小李将军“时代结束了,而”李弥时代"则开始了。

0 阅读:145
酒馆茶色

酒馆茶色

喝一杯浊酒,品一杯清茶。 读一个故事,睡一觉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