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南通市土地庙,一个走南闯北的男人抓起剧毒的腹蛇,将蛇头对准自己的舌头

巾彩飞扬 2025-01-23 13:42:23

1956年,南通市土地庙,一个走南闯北的男人抓起剧毒的腹蛇,将蛇头对准自己的舌头。蝮蛇“咻”地用两片利齿咬住舌尖,整条舌头都被蝮蛇拉出来,男子还嫌不够,直接把蛇头放到嘴里咬住。 1956年,江苏省南通市的土地庙见证了一件震惊旁观者的事件。在众目睽睽之下,季德胜毫无畏惧地捕捉了一条剧毒的蝮蛇。季德胜用他的双手稳稳地抓住蛇的身体,随后竟将蛇头对准自己的舌头,让蛇在舌尖上猛地一咬。 这一刻,整条舌头被蝮蛇牢牢拉出,场面极为惊人。不仅如此,他甚至直接将蛇头放入口中,用牙齿紧紧咬住。 季德胜的此类表演不仅令人胆寒,更展示了他对于毒蛇的精湛控制技巧和对毒性的深刻了解。尽管对大多数人而言,被毒蛇咬伤意味着巨大的生命威胁,季德胜却能够平静地处理这些危急情况。 事实上,他已被蛇咬数次,却总是能够迅速使用特制的药物敷治,令自己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仿佛未曾受伤。 季德胜的医疗成就不仅在中国国内得到认可,他的名声也远播海外。美国总统将他誉为“东方蛇仙”,而在印度,人们更是尊称他为“济公蛇佛”。 季德胜,江苏宿迁人,自幼游历四方,以卖蛇药为生,长大后他便定居在南通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季德胜的卖药技巧非常高明,他总是能找到人流集中的地方进行销售,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表演吸引围观者。 他会在众目睽睽之下,让蛇在自己的手臂上咬一口,随后立即使用自制的黑色药膏处理伤口,令看客见证毒肿的迅速消退。这种独特而高效的演示方式极大提升了他的销量,使他的蛇药声名远扬。 季德胜掌握的蛇药配方,据称为祖传六代的秘方,此药不仅用于表演,也实际用于救治许多急难杂症,深受民众信赖。他以此技艺在南通及周边地区广为人知,乃至于被誉为“江南北的神医”。 到了解放后不久的1950年代初期,季德胜的名声传至首都北京。据传,在一次庆功会上,他因为文盲只能用一条曲线代替签名,这条线条看起来像条蜿蜒的蛇。 此外,他还从口袋里掏出一条活蛇,令在场的北京工作人员十分惊讶,一名女工作人员由于害怕甚至晕倒。正是这一幕使得周总理注意到了这位“蛇专家”。 季德胜的名声不仅为他赢得了民众的敬仰,也让他在1954年成为了新成立的南通联合中医院的正式医生。 市卫生局批准他的聘用,并为他定下105元的月薪,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县处级干部的薪资。为了方便他治病,市政府还特别为他在东大街南园分配了一套独院房子,使他能够更好地为民服务。 1956年,季德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其祖传的蛇药秘方无偿献给国家。此举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南通制药厂随即被授权独家生产这种蛇药。 季德胜的无私奉献,使得这种药物得以迅速普及,并于1960年代初开始远销东南亚各国,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和国际声誉,季德胜的名字因此在国内外广为人知。 蛇药的出色疗效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更在海外市场创造了可观的外汇收入。这种药物不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也逐渐被视为中华传统医药的一大瑰宝。季德胜的蛇药在医疗界和民间传为佳话,成为众多危急时刻的救星。 1960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解放军某部一名士兵在南通附近被毒蛇咬伤后,特地派出直升飞机将季德胜紧急接到现场。 此时,伤者已严重休克,情况危急。季德胜到达现场后,立即采用传统方法,冒着生命危险用嘴吸出毒液,然后迅速应用自己的蛇药进行外敷。他的及时处理极大地减轻了伤者的病情,使之奇迹般地生还并迅速恢复,不久后重返部队。 此次事件被《解放日报》作为头版新闻广泛报道,季德胜的英勇行为激励了无数人,他的名望因此更加显赫。 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季德胜蛇药片成为了中国军队在越南战场上的标配药品,特别是在抗美援越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它被誉为热带丛林作战中的必备救命药。据报道,连越南士兵也极力获取这种药物,显示出其效用和声誉的广泛影响。

0 阅读:79
巾彩飞扬

巾彩飞扬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