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3年,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剥皮,蓝玉忍不住大骂说:“太子一死就说我谋反,这分明

文山聊武器 2025-01-17 18:19:36

1393年,朱元璋下令将蓝玉剥皮,蓝玉忍不住大骂说:“太子一死就说我谋反,这分明是在诬陷,是陛下为皇太孙扫障碍。”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怒说:“追加诛蓝玉三族,将他的皮剥下来传示各地衙门,再送给蜀王。” 蓝玉深得常遇春的宠爱。 常遇春不仅多次在朱元璋面前推荐蓝玉,还将自己的亲妹许配给了蓝玉。 在北征蒙古时,他成功迫使王保保逃离,斩获战功。 这些功劳使得蓝玉逐渐受到朱元璋的宠信,被封为永昌侯。 随着他随傅友德大军征讨云南,再次得胜。 为了更好地与蓝玉联姻,朱元璋将其女儿嫁给了自己的儿子蜀王朱椿。 然而,在一次征战中,他因喜峰关守将未能及时迎接,竟然纵兵摧毁关口,事后听闻朱元璋对此大为震怒。 更有传闻称他在战后行为不当,私自侵害北元皇妃,导致其自杀。 朱元璋原本打算封他为梁国公,后来改为凉国公。 随着常遇春和其他名将的相继去世,蓝玉的权势达到顶峰。 尽管朱元璋时常对他有所敲打,蓝玉依旧不改,甚至私自擅权,任意调动军中将领。 1392年,朱元璋的长子、太子朱标不幸去世。 朱元璋不得不加紧为大明培养新的继承人。 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依照法理有继位的资格,但年幼缺乏治国经验。 这一时期,各路官员纷纷猜测朱元璋的心意。 蓝玉此时在朝中积累了权势。 朱元璋清楚,蓝玉的野心和权力扩张如果不加制止,必将成为威胁皇权的潜在隐患。 蓝玉的权力过大,已经超出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范围 此时,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深知蓝玉的威胁,他长期以来一直对蓝玉进行秘密监视,并且在发现蓝玉与部分朝中重臣有串联行动时,毫不犹豫地向朱元璋递交了详细的密报。 密报一出,朱元璋震怒。 于是,他立刻下令逮捕蓝玉。 原来,蓝玉不仅在朝中拉帮结派,甚至在幕后策划了一场针对皇权的阴谋。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人因与蓝玉有牵连而被捕,甚至牵连到朝中许多高级将领。 由于当时的审讯手段非常严苛,许多人在酷刑逼迫下认罪,交代了所谓的谋反细节。 最终,蓝玉本人在审讯过程中始终否认其参与叛乱的行为。 经过几个月的审理,蓝玉被处以极刑,而他的家族成员也被株连。 为了警示其他官员,朱元璋下令将蓝玉的皮肤剥下,并将其作为刑具展示。 历史记载中提到,蓝玉案的牵连者超过了1.5万人。 此次清洗事件后,朱元璋还亲自编纂了《逆臣录》,记录了蓝玉案的始末以及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罪行。 蓝玉案的根本原因,可能并非源于蓝玉的真实谋反。 蓝玉的同僚曹震和张翼,虽未必直接参与阴谋,但因为与蓝玉的关系,仍然成为了清洗行动的目标。 王弼作为明朝初期的重要将领,也在此案件中丧命。 在蓝玉案之后,朱元璋更加重视对官员的监控。 此前,胡惟庸案就已经为蓝玉提出了警示。 公元1355年,他投身朱元璋的阵营,时年朱元璋尚未统一江山。 到了洪武六年,当时他依旧在李善长手下任职,二人有着一定的亲戚关系。 在一次朝廷选拔“右丞相”的过程中,李善长大力推荐胡惟庸。 就此,胡惟庸开始掌握了更多的权力。 初上任时,胡惟庸小心翼翼地维持自己的权威,积极工作。 然而,胡惟庸的野心开始逐渐暴露。 作为丞相,许多弹劾他个人的奏章都被他暗中扣下,甚至将群臣上报给皇帝的工作建议涂改,抹去那些对他不利的内容。 为了获得更多支持,他向天下有志之士敞开大门,任何愿意向他行贿的人都能在朝中谋得一官半职。 许多能干的官员未必得到提拔,而一些无能之辈则因行贿得以升迁。 徐达等大将军公开指责胡惟庸的腐败行为,甚至刘伯温等人也纷纷表示对他的不满。 然而,胡惟庸丝毫不为所动。 尽管朱元璋表面上依旧对他保持冷眼旁观,实际却早已心生戒备。 一次,胡惟庸通过策划拉拢淮西勋贵,甚至试图与元朝余党取得联系。 洪武十二年,胡惟庸冒然替朱元璋接待了外邦使者,这一行为立即引起了朱元璋的愤怒。 紧接着,胡惟庸的儿子意外死亡,他在愤怒中杀害了车夫,朱元璋因此决定采取行动。 最终,胡惟庸因涉嫌谋反而被处决。 参考文献:[1]刘长江.明初皇室姻亲关系与蓝玉案[J].北大史学,1998(1):236-246286-287

0 阅读: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