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偶遇宫女,一夜宠幸诞天子
公元809年,唐朝正值“元和中兴”之际,宪宗李纯治国有方,威名远扬。然而,晚年的他因信任奸臣,导致朝政动荡。在这一年,发生了一段传奇故事。郭贵妃,身为大将军郭子仪之女,地位显赫,却也引起了宪宗的戒备。...
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他便找来儿子说:“朕想把你的
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他便找来儿子说:“朕想把你的妻子纳入后宫,你不介意吧?面对唐玄宗的要求,寿王李瑁不敢不从,只好流着泪看父亲抢走了自己貌美的爱妻。唐玄宗一生可谓风流倜傥,虽然登基已久...
斛珠夫人江采萍,唐玄宗的白月光,悲剧收场
说起唐玄宗李隆基,大家都知道他宠爱杨玉环,但其实在杨玉环之前,他还有两位心头好,一个是武惠妃,另一个就是今天要说的斛珠夫人—江采萍。江采萍,人称“梅妃”,不仅长得美,还特有才华,擅长用石斛珍珠保养皮肤,还会跳...
杨玉环,唐朝著名美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其传奇人生以马嵬坡兵变中的悲剧收场而著
杨玉环,唐朝著名美女,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其传奇人生以马嵬坡兵变中的悲剧收场而著称。关于她的死因,千百年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她死于兵变,也有人坚信她逃脱至日本。195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咸阳发现一座疑似杨贵妃墓的...
唐玄宗与梅妃的悲情往事:一段爱恨纠缠的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的心中,曾有一段难以忘怀的爱情,关于梅妃江采萍。她美丽、聪慧,爱梅花的她,也因唐玄宗的宠爱而被誉为“斛珠夫人”。江采萍从小在福建的书香门第中成长,温婉的气质和高雅的梅花情结使她成为当时的佳人之一。...
唐玄宗与杨贵妃:一段悲剧的深情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充满了宠爱与悲剧。杨贵妃虽贵为唐玄宗的宠妃,但她也有个让人难以忍受的坏习惯—睡觉时打呼噜。不同于常人避之不及,唐玄宗却格外喜欢,甚至认为她的呼噜声是他安稳入睡的依靠。杨贵妃原本是唐玄宗...
756年,唐玄宗在面对安禄山的叛乱时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策—他下令杀死了两位重要
756年,唐玄宗在面对安禄山的叛乱时做出了一个关键的决策—他下令杀死了两位重要的将领高仙芝和封常清,这一举动引发了安禄山的愤怒,并使得他认为长安的陷落已经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确实,半年后,唐玄宗携家带口逃出长安,...
唐玄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剧。在他的一生中,既有开创盛世的伟业,也有因宠爱杨贵妃
唐玄宗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悲剧。在他的一生中,既有开创盛世的伟业,也有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的国家动荡。唐玄宗年轻时,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雄才大略。710年,他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推翻了韦后,成功使父亲李旦登基为帝...
756年,禁军在唐玄宗面前杀害了杨国忠,士兵异口同声喊道:“宰相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756年,禁军在唐玄宗面前杀害了杨国忠,士兵异口同声喊道:“宰相杨国忠与胡人谋反,大家围住他,杀了他!杨国忠愤怒地反驳:“我是当朝宰相,难道你们要学安禄山谋反吗?士兵怒斥:“反贼就是你,别再说别人!话音未落,...
756年,唐玄宗下令处斩大将封常清。临刑时,封常清对边令诚说道:“我之所以没死在
756年,唐玄宗下令处斩大将封常清。临刑时,封常清对边令诚说道:“我之所以没死在战场上,是怕玷污国家名节,若被叛军俘虏杀害,现在死也心甘。他将表文交给边令诚呈送给唐玄宗后,赶回来的高仙芝也被斩首示众。封常清是蒲州...
756年,唐玄宗因怒斩大将高仙芝,令历史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悲剧。高仙芝临死前仰天长
756年,唐玄宗因怒斩大将高仙芝,令历史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悲剧。高仙芝临死前仰天长叹,表示自己退兵有罪,愿意认罪,但斩他之罪并非他所犯。他对唐玄宗的指控—克扣军粮和扣留赏赐—表示强烈反驳,称这是对他的诬陷。说罢,他...
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在唐朝宫廷中颇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他对杨贵妃的尊敬。唐玄宗曾奇
唐玄宗曾奇怪地问他:“安爱卿,为什么每次入宫,都是先去拜见杨贵妃,再来见朕?安禄山答道:“贵妃是臣的母亲,胡人有规矩,母亲在前,父亲在后。唐玄宗听后大笑,随即下令,除了杨国忠外,杨家所有兄妹都要与安禄山结为兄弟...
唐玄宗将寿王妃杨玉环夺为己有,寿王李瑁心情沉重,对长史说:“父亲夺走儿子的妻子,
唐玄宗将寿王妃杨玉环夺为己有,寿王李瑁心情沉重,对长史说:“父亲夺走儿子的妻子,令人闻所未闻。若母后还在,父皇绝不会如此行事。长史察觉李瑁的愤懑,谨言劝解:“天下事由陛下主导,殿下莫再言。李瑁听后更加无奈,心中...
为搞定太平公主,唐睿宗和唐玄宗父子联手!
唐睿宗和唐玄宗,父子配合,一退一进,迅速搞定最难缠对手!公元712年,第二次当上皇帝的唐睿宗李旦,在皇位上只坐了两年,就禅位给太子李隆基。李旦禅位,是因为亲妹妹太平公主咄咄逼人,逼迫他废掉李隆基。李旦不想当太平...
736年,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强烈请求杀掉安禄山。他认为安禄山兵败后应受死刑,以
736年,张九龄向唐玄宗上书,强烈请求杀掉安禄山。他认为安禄山兵败后应受死刑,以断绝后患,尤其在他“面相有谋反之相”的判断下,张九龄认为赦免安禄山将带来无穷的隐患。然而,唐玄宗却坚持认为安禄山是难得的骁勇能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