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军在江苏,每战克捷,张树声、张树珊兄弟两个渐渐在用兵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往往意见不合。恰巧李鸿章推荐张树声担任徐州道一职,张树声遂解兵权,专任地方,树军则由张树珊一人统领。淮军参与剿捻之后,张树珊部与周盛波部一同奉命,由刘秉璋指挥调遣。 潘鼎新对刘秉璋说:“淮军二海,你既不能下命令,即使下了命令,两人亦不会接受你的命令,我真为了担心。”不久之后,张树珊、周盛波两军都避开大道而行,刘秉璋连两部在哪里都不知道,所以,根本无从指挥。当时淮军的游击之师乃刘铭传部,其行军亦是飘忽不定,刘秉璋自然无处捉摸,所以,淮军虽众,但各打各的,其实没有形成合力。淮军郭松林部在臼口战败后,淮军各部听说东捻在湖北,遂纷纷拔营开往湖北,美其名曰为援救。 刘秉璋与树、盛两军在汉、黄之间遇到了东捻,周盛波先发表意见说:“从前贼人遇到我军,往往一走了之。现在贼人进入湖北之后,居然连战连捷,所以,其才敢于和我军作战,一定要给他们吃一点苦头才行。”于是,三人约定次日合军迎击东捻。不料,到黄昏的时候,周盛波突然派人来报告,说东捻与树军一遇即走,张树珊没有回到营中。 刘秉璋一头雾水,不知道周盛波说的啥意思。当时,盛军和亲庆军两部相隔数十里,刘秉璋带着两个亲卫点着蜡烛去往盛军。进了盛军营垒之后,刘秉璋看见周盛波就问:“海柯(张树珊字)没有回营,何故?” 周盛波说:“阵亡了。”原来军中忌讳说“死”,所以用“没有回营”四字替代“战死”。第二天,刘秉璋带人往张树珊丧命之处,一打听方知此地名叫“倒树湾”,果然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张树珊率领三营追击捻军贼中伏,虽然张树珊及时变阵,以一营当先,一营当后,自居中策应,然而以一千五百步兵,抵挡数万人之骑兵,实在如同以卵击石。张树珊的遗体外面穿着军服,内边衬着湖绉短袄,身受两伤,一处为腰际枪伤,一处为喉咙处刀伤,刘秉璋揣测大概是张树珊先是中枪坠马,捻军见其内衬知道其是将领,所以,又在喉咙处如同杀鸡一般割了一刀,张树珊遗骸入殓时,面色如生。 张树珊字海柯,周盛波字海聆,所以,潘鼎新才称呼两人为“二海”。
树军在江苏,每战克捷,张树声、张树珊兄弟两个渐渐在用兵上产生不同的看法,往往意见
夜梅聊文化历史
2025-01-05 17:13:20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