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张治中因为缺钱,就让儿子去找傅作义借钱。周总理得知此事后,说:“此事

靖江的过去 2024-12-26 10:20:51

1949年,张治中因为缺钱,就让儿子去找傅作义借钱。周总理得知此事后,说:“此事是我们考虑不周,给他六千元吧!” 1950 年的一个清晨,在广东番禺的一座小岛上,突然,几架带有国民党标志的飞机呼啸而过,它们不是去轰炸军事目标,而是对准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楼。 哎呀,这一下可把岛上的居民吓坏了,大家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可是啊,就有那么一户人家,他们一点儿也不慌张,反而显得格外镇定。 这家的孩子,抬头看着父亲,小声地问:“爸爸,我们的家怎么办?” 那稚嫩的声音里,充满了担忧和不解。 张治中呢,他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肩膀,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孩子啊,别怕。人生就是这样,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但我们要勇敢面对,要坚强。” 他顿了顿,又接着说:“今天我张治中,算是又欠了共产党一份人情。这份人情啊,咱们得记在心里。日后有机会,咱们得好好报答。” 说起张治中与共产党的渊源,那还得追溯到重庆谈判的时候。 那时,中国刚结束了十四年的抗战,百姓们特别渴望和平。 但蒋介石却暗地里准备再次挑起战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张治中这位国民党将领,却选择与共产党进行和谈。 他亲自去延安,迎接毛主席到重庆来谈判。 在延安,张治中与毛主席、周总理建立了很深的友情。 他知道蒋介石的手段,所以特别担心毛主席的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张治中把自己的家 —— 桂园,让毛主席居住,并亲自布置了安保工作。 这份心意,让周总理和毛主席都非常感动。 但和平来之不易,重庆谈判后虽然签订了《双十协定》,但蒋介石并没有真心遵守。 他甚至在暗地里计划暗杀毛主席。 幸好,在张治中的帮助下,毛主席安全地回到了延安。 那之后,两人就很少有机会再见了,再见时,一切都已不同。 1949 年,解放战争已经胜利在望,国民党败局难以扭转。 这时候,张治中作为国民党和平代表,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北平的旅程。 这次,他不再以将军的身份迎接毛主席,而是作为寻求和平的使者。 在北平,他深深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热情与真诚。 毛主席亲自为他设宴,周总理也多次与他坐下来深谈国家大事。 但可惜的是,国民党内部那些顽固派并不接受和平的条件,谈判最终还是破裂了。 这个结果,让张治中心里非常难受,但他更清楚自己作为国民党一员的责任。 当他打算回南京复命时,周总理很诚恳地劝他留下来,一起建设新中国。 张治中内心很挣扎,留下来,意味着能和家人团聚,远离战争。 但想来想去,他还是觉得自己得回南京,得和国民党一起面对接下来的命运。 最终,他选择了回去,继续他的使命。 然而,张治中的决定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的家人还在国民党手里,他自己也因拒绝内战被蒋介石冷落。 更糟糕的是,家产多半是房产,战乱时期难以变现,生活变得捉襟见肘。 张治中只好向老朋友傅作义求助,写信说:“我现在生活有些困难,能借我 250 元周转一下吗?” 傅作义收到信,什么也没多说,直接寄了 500 元给他,还叫他别着急还。 这份情谊,让张治中心里暖暖的,也更想和共产党合作了。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张治中借钱的事很快传到了周总理那里。 周总理觉得挺对不住这位老朋友的,觉得自己没照顾好他。 于是,赶紧派人给张治中送去一封信和六千元钱,信上写着:“没想到你经济上如此困难,这些钱你先用着。” 信里满是对张治中的关心与歉意。 收到那笔钱和信,张治中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这不仅仅是六千元钱,这是共产党对他的深深情谊。 这份情,让他更想为和平统一出一份力。 但人生总有不如意的时候。 1950 年初,他有一项重要任务,要去广东与蒋经国、陈诚会面,商讨台湾和平统一事宜。 可这消息被国民党特务知道了,他所在的小岛被炸了。 幸好,叶剑英元帅及时通知,他和家人都没事。 这次经历,让他更加珍惜和共产党的关系。 他明白了,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中国变得更好,让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所以,他更加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用实际行动去追求和平与统一。 时光真的过得很快,张治中老先生也步入了晚年。 他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但他心里,一直都有对和平与统一的渴望。 1969 年 4 月 6 日,张治中这位广为人知的 “和平将军”,因病离世,享年 79 岁。 他的葬礼上,周总理也来了,很伤心地向他鞠躬,眼里都是泪水。 周总理知道,张治中这一辈子,都在追求和平与统一,他是一个非常忠诚和有担当的人。 葬礼结束后,周总理还特意找了张治中的孩子们,轻抚着他们的脸,告诉他们日后有事可以找丁江帮忙。 周总理的举动,让在场的每个人都很感动。

0 阅读:8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