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物看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社会复杂化进程

温纶说过去 2024-12-05 03:14:02
雍州笔记 从古至今人类制造的各种器物中,绝大多数在一开始都是为了实用,比如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制作的各式磨制石器与陶器,就是为了砍砸切削猎物与盛放粮食和水,与贝壳、玉器则是为了装饰,当然在内陆地区海贝后来还承担了货币的角色。 后来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与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在部落绝大多数人从事生产的基础上出现了负责看管公共物品、统一分配并协调行动的管理层,也就是出现了社会分层,不同部落成员之间财富不均衡、地位不对等,有了高低贵贱之分。 对于社会上层来说,为了维护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就必须体现自己的威权,这种威权可以来自武力,也可以来自心理,也就是借助信仰的力量、体制的普及、秩序的强化,构建出一种共同心理下的世界观,让部落中的所有人接受同一种逻辑,相信同一种力量,而上层则在这个体系中扮演相当重要的作用,承担代表部落和全体部民与“绝对力量”(比如上天、神灵、祖先)沟通的桥梁,从而维护自己的地位,由此产生了祭祀和早期宗教。 为了完成祭祀,一些实用器或装饰器逐渐被赋予了礼制意义,如玉璧、玉琮、陶爵、陶鼎等。到了大约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黄河中游的陕西石峁遗址、山西陶寺遗址等墓葬中开始出现祭祀用的金属礼器,呈现红铜、砷青铜、锡青铜并存的状况,成为后来夏商周三代青铜冶铸技术的先驱。 此后中原地区开始出现大规模的青铜冶铸活动,从中原龙山文化的淮阳平粮台古城,到夏代早期的新密古城寨、登封王城岗遗址和新砦遗址,再到夏代晚期的二里头遗址,中原地区形成了时间连续、体系完整的青铜礼器,初步形成了以酒器和食器为核心的礼器组合,为商周时期青铜礼器制度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0 阅读:0
温纶说过去

温纶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