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面纹的源流&为什么不能称它为饕餮纹?
温纶说过去
2024-11-27 17:08:05
自从远古时代起,人类就在依赖自然、对抗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了自然的力量,他们渴望能将这种力量引为己用,由此产生了各种模仿自然界的装饰纹饰,如太阳纹、云雷纹、兽面纹、鱼纹、鸟纹、龙纹等。
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兽面纹出现在5300年前至4300年前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在其祭祀所用的玉琮等玉器上有神人兽面纹装饰(图一、二)。而在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及其后身肖家屋脊文化中也出现了这种纹饰(图三),很有可能反映了两地之间的文明交流。
后来可能是外部传入或者本地生成,在黄河流域的诸多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出现了这种神人兽面纹,如陕西石峁遗址(图四)、山西陶寺遗址(图五)和故宫博物院藏龙山文化玉圭(图六),这种纹饰被此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所继承,比如著名的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图七)。
到了商代,兽面纹广泛盛行于陶器与青铜器的装饰上,而且演化出了多种不同的兽面纹样,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如图八以后,甚至成为了体现殷商文化神秘性的一个代表性符号,这才有人根据二者纹饰的相似性提出来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印第安”就是“殷地亚”。
西周早期仍然沿用商代传统,兽面纹依然是青铜器上装饰的重要纹饰,比如著名的何尊就是兽面纹。这之后兽面纹开始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抽象性的云雷纹和几何纹以及更加写实的各种动物纹,如龙纹、虎纹、凤鸟纹、蟠螭纹,以及后来随着工艺的进步,器物的装饰开始不再拘泥于表面,而是更加立体化的雕塑,通过整体塑形或表面焊接的方式完成。
秦汉以后,兽面纹逐渐消失。到了宋代,研究古物的金石学兴起,金石学家们开始给各种商周青铜器的器型和纹饰定名,根据传说中的上古异兽“饕餮”性喜吞食的特征,而将出现在许多青铜鼎等之类器物上的兽面纹雅称为“饕餮纹”。
进而现代许多导游动辄就会言之凿凿地告诉游客:“这是饕餮纹,饕餮是九生九子之一,非常贪吃,古人将这种纹饰装饰在青铜器表面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过度饮食。”好家伙,古人一天都闲得慌,有事没事就要提醒后人注意这个注意那个。
简而言之,从宋代人定名到现代导游词,称兽面纹为“饕餮纹”纯粹是附会,区别是宋代人为了装逼,现代野导游纯粹是人云亦云YY的瞎说。学术界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认识到了称饕餮纹的不合理性,因此严谨的学者一般都将其称为兽面纹,但遇到有人叫饕餮纹也默认知道。
0
阅读:0
霜月廿八
兽面,直接明了
大概九又四分之
学习了
阿花
兽面纹:此身分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