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于汉画像石上的秦人原始信仰「陈宝」鸡神
温纶说过去
2024-11-26 17:56:14
秦汉时代是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时代,也是想象力爆棚的时代,汉画像中就常见各种神异动物形象,其中有两种用作守卫的动物神常见于关中、陕北地区,鸡首人身名为「陈宝」,牛首人身唤作「怒特」。
比如,绥德县辛店乡延家岔村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上有牛首人身怪,腰佩环首刀,自题“丰怒特”;崔家湾镇苏家圪坨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上有鸡首人身怪,腰间佩剑,这是陈宝。有时,这两种形象还同时出现,作为大门上的守护图案。这两种长相怪异的神是怎么来的?
汉代对陈宝、怒特的崇拜继承自秦代,其起源于秦人古老的祭祀传统,约早在春秋初期就为秦国官方祭祀。此后一直到西汉末年,陈宝祠一直是国家祭祀,而怒特祠在汉代逐渐消逝。陈宝祭祀的对象是一块由雉鸡幻化而成的石头,怒特祭祀的对象是一头由梓树变化而成的牛,即所谓“一块石头一只鸡,一棵大树一头牛”。
《史记·秦本纪》载:“(文公)十九年,得陈宝。”《封禅书》说:“作鄜畤后九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雊。以一牢祠,命曰陈宝。”
大意是说:秦文公在位第十九年,即公元前747年,秦文公游猎于汧渭之会的陈仓,途经北阪时得到一块“若石”,其色如肝,名为陈宝,其神自东南而来,会发出雄鸡的叫声,野鸡都跟着鸣叫,秦文公命人在北阪建陈宝祠祭祀之。
所谓“若石”,扬雄《羽猎赋》称为“天宝”,意为天上掉下来的宝石,其实就是流星坠地后的陨石,“其色如肝”可能是铁陨石。流星在夜间穿越大气层时产生巨大闪光和雷鸣般的轰响,好像雄鸡一唱,引起野鸡齐鸣,因而传说这块神石为鸡首人身神,又因为是落在陈仓的宝石所以称为“陈宝”。
陈宝对秦人影响很大,其重要性仅次于祭祀青、白、黄、赤四帝的雍四畤,“获陈宝”是秦国将兴的祥瑞之兆,是秦国历史上的大事。后来汉魏时期又将其人格化,化身为二童子,常为石鸡,时而显化,称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宝鸡之名也因此得名。
1933-1937年苏秉琦发掘的宝鸡斗鸡台是陈宝鸡鸣祠的俗称,这里应该就是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陈宝祠遗址,其西南还有“宝夫人祠”,这和“陈宝”的古老传说也有关系。
从天而降的铁陨石,自然会被古人视为珍宝,一方面因其“发光、鸡鸣”的神异之事,一方面也因其原料的珍贵性,堪比金玉。世界各国使用铁器,一开始都是先用陨铁,然后才学会人工冶铁,中国据说商末周初已经开始使用陨铁。
0
阅读:2
小雏菊
牛头马面一开始牛头鸡面
淡淡咖啡香悠悠
开眼界了
?是?朕?
宝鸡太难听了,还不如叫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