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西郊鄠邑区的省保之「明代·太史桥」
温纶说过去
2024-11-25 16:20:18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县城西郊的西街村内有一座古代石桥,文保碑记其名为“太史桥”,当地人俗称“老西桥”,这里是“长安八水”之一的涝河(古称潦水)故道,这座桥就是当年东西向横跨在涝河河道上的十孔拱桥,从明代后期至清代沿用了三百多年。
这座桥始建于明嘉靖初年,由当地乡绅王九思主持,后人为纪念他而将此桥称为太史桥。桥身与桥面均为花岗岩石条砌筑,全长80米,宽7米,桥洞两侧洞楣上有石刻浮雕23块,分别雕有龙、凤、狮、马、鹤、麒麟等瑞兽形象。在太史桥的西端,还建有一座龙王庙供奉“涝河龙君”,庙虽小但观其形制当为清末建筑。
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鄠县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弘治九年进士,正德年间任吏部郎中,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等人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合称“前七子”。刘瑾事败后,因与其为陕西同乡而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后免官回乡,致力于文学和戏曲创作四十余年,84岁辞世,著有诗文集《渼陂集》。
0
阅读:3
子墨风
户县人路过[doge]
登巴峨眉山店
文保桥,怎么还有车开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