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与甲骨文:「卜」的造字与读音
温纶说过去
2024-11-25 16:10:18
自从进入新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在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同时也初步具有了思考的空间,对周遭环境的认识、对自身的来源和归宿等种种问题开始产生,从这一刻起便出现了一些“前宗教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图腾和占卜。
早在仰韶时代的陶器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纹饰,其中一部分是部落图腾,如鱼纹、鸟纹、花纹等。在六千年前渭水流域的诸多仰韶文化遗址中,如半坡遗址、姜寨遗址、鱼化寨遗址等,都发现了大量具有通灵属性的古墓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瓮棺葬。瓮棺葬多用收口陶瓮收敛小孩遗体,其上以陶盆覆之,盆底中心钻一小孔,以作为灵魂出入口。这种意识反映了古人对人死之后归宿的思考。
既然会思考人死之后的事,那么肯定也会思考人活着时候的事了。为了“借助神力”来指导人的行为以获得更大的利益,早在龙山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占卜吉凶所用的卜骨了,古人用火烧灼兽骨或龟甲,根据其裂纹观测“天象”,获得“上天的启示”,以便自己能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占卜的“卜”字自从商代甲骨文起就是这样的写法,其字形从描摹兽骨或龟甲受火烧开裂的裂纹而来,而因为灼烧时兽骨或龟甲会发出“卟卟”的声音,因此“卜”这个字的读音就读作bu。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