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军事科学院副政委钟期光上将因病瘫痪,他的2个儿子参军无门。2个孩子没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05 00:07:08

1972年,军事科学院副政委钟期光上将因病瘫痪,他的2个儿子参军无门。2个孩子没有办法,登门求助了粟裕伯伯,引得粟裕伯伯连连落泪,讲:“你们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我给你们做担保,送你们去参军。” 1926年12月,年轻的钟期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年后,粟裕也加入了这个为中国人民谋解放的革命队伍。 两位革命先驱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钟期光参加了平江起义,粟裕则投身南昌起义,虽然起点不同,但他们都为革命事业奔走呼号。 红军长征后,两人都投身于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各自带领部队,与敌人周旋,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共产党决定组建新四军。1938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正式成立,这是两位将领命运交汇的重要时刻。 转战皖南期间,钟期光率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红军游击队加入新四军第一支队。很快,为了适应战争形势,新四军组建了抗日先遣支队,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钟期光出任政治部主任。 在抗日先遣支队的日子里,两人配合默契。粟裕凭借敏锐的军事嗅觉,带领部队多次化险为夷,钟期光则专注政治工作,为部队凝聚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1945年6月,新四军苏浙军区发起了具有重要意义的天目山第三次反顽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粟裕和钟期光共同登上制高点观察战场,突遇敌军炮火袭击,千钧一发之际,粟裕拽住钟期光躲避炮火,使其转危为安。 抗战胜利后,两位将领继续在各自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力量。粟裕担任新四军一师师长,钟期光任政治部主任,他们始终保持着密切配合。 建国初期,粟裕和钟期光又一同在军事科学院工作。粟裕担任副院长,钟期光任副政委,两人的革命友谊在和平年代得到进一步升华。 作为一位开国上将,钟期光始终坚持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在他的日常生活中,即便是一些细微之处也体现出了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 每天早晨天刚亮,钟期光就会早早起床,用自己购买的信纸、信封、邮票回复群众来信。他总是将几粒米饭嚼烂后用来粘贴信封,八点之前就会把信件投进邮筒。 在家庭生活中,钟期光对子女的要求极为严格。他坚持不让孩子们依赖父母的权势,要求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打拼。 即便是在担任重要职务期间,钟期光家中的生活依然简朴。孩子们上学时从不给零花钱,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只带馒头夹咸菜。 这种严格的家风也影响着钟期光的妻子凌奔。凌奔同志作为一名老革命,同样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一件毛衣能穿几十年,即便破损也继续穿着。 在住房问题上,钟期光始终坚持原则。1960年调任军事科学院副政委时,按规定可以配备独门独院的房子,但他得知学校缺少幼儿园,便主动将房子上交,换成现金投建幼儿园。 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也体现在工作中。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属谋私利,即便是最亲近的家人也不例外。 1972年,钟期光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瘫痪。这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不仅影响了他的身体,也给他的家庭带来了严峻考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很多人为了避免被牵连,开始躲避与钟期光家庭的来往。一些曾经的战友甚至对他的子女避而不见。 钟期光的两个儿子钟德鲁和钟德东,一直想追随父亲的脚步参军报国。他们多次提交入伍申请,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拒绝。 这对兄弟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们在安徽长丰水家湖插队期间,依然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工作,先后被评为公社、县里的知识青年积极分子。 但是参军的道路依然坎坷。1969年冬天,当地开展优秀知识青年应征入伍工作,兄弟俩再次报名应征,却又一次在政审关卡上受阻。 面对如此困境,钟期光依然坚持原则,没有动用任何关系为儿子开后门。这种坚持体现了他作为一名老革命的高尚品格。 在1972年的北京,当钟德鲁和钟德东兄弟俩找到粟裕时,这位老将军立即表现出了对老战友子女的关切。与其他回避的战友不同,粟裕热情地接待了这对兄弟,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困难。 粟裕当即拿起电话,直接联系安徽省军区的负责人。他以自己的名誉作担保,为这对兄弟的参军之路开辟了一条通道。 粟裕的这份担当,不仅仅是对一位老战友的承诺,更是体现了革命战士之间的真挚情谊。即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依然选择挺身而出,帮助战友的子女实现从军报国的愿望。 在粟裕的帮助下,钟德鲁和钟德东兄弟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了人民海军的一员。这份恩情,兄弟二人一直铭记在心。 1978年,粟裕在南宁休养期间,得知钟德东来到南宁出差,特意安排他到自己的住处。在这段时间里,粟裕不仅与钟德东分享了许多战争年代的往事,还传授军事战略战术知识。 粟裕对钟家的关心一直持续到晚年。他不仅关注钟德东的军旅生涯,还经常询问钟期光的身体状况。 这种情谊的延续,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格。粟裕始终谨记着与钟期光并肩作战的岁月,把这份战友情谊转化为对下一代的关爱。

0 阅读:86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