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鬼子派飞机空袭八路军驻地,18岁的战士躲在草丛里,看着距离不到100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2-02 01:36:02

1943年,鬼子派飞机空袭八路军驻地,18岁的战士躲在草丛里,看着距离不到100米的敌机,忍不住扣动了扳机,这一枪创下了我军一个奇迹! 1943年的一个清晨,山东省的小山村在晨曦中透出宁静。宋岭春,一位年仅18岁的年轻战士,正和战友们围坐在墙边,各自端着热气腾腾的早饭。空气中弥漫着稀饭的香味和战士们低沉的谈话声。这个村庄不仅是他们64团205连的驻地,也是八路军在这一带的重要根据地。 在山东省平度县的一个偏僻小村,1925年1月,宋岭春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那时的农村生活艰难,为了填饱肚子,打猎成了不少人的生存手段。 年幼的宋岭春常常跟着父亲上山打猎,这成了他最早的"射击训练"。在山林间追逐野兔、瞄准飞鸟的日子,让他的枪法逐渐变得出众。 为了打到更多的猎物,他不断摸索射击的诀窍。距离、风向、目标移动速度,这些都要在瞬间计算清楚。一次次的实践,养成了他快速瞄准的本领。 1942年春天,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时期,17岁的宋岭春来到八路军的征兵点要求参军。征兵干部看他年纪太小,本想劝他回去。 但宋岭春没有放弃,他主动要求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在百米开外,他用三八大盖瞄准一个竖在木桩上的瓶子,只一枪就将瓶子打得粉碎。 这一手绝活让在场的战士们都惊叹不已。破格入伍后,宋岭春很快就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每次战斗前,指导员都会给他配发比其他战士更多的子弹。 1943年1月,在多次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宋岭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普通战士到班长、排长,他的军旅生涯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在战场上,宋岭春的枪法总能给战友带来惊喜。有一次在伏击战中,他连续击中三个正在跑动的敌人,战友们都说他的枪仿佛会认路。 64团205连所在的这个小山村,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距离胶东军区司令部只有几公里的距离,是八路军在这一带的重要根据地。 日军对这片区域的情况非常清楚,他们经常派飞机前来骚扰和轰炸。每当听到轰鸣声,村民们就要立即转移到山上躲避。 这天的空袭来得特别突然,警报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战士们立即放下手中的饭碗,迅速组织村民向后山转移。 当时日军派来的是4架Ki-27战斗机,这种飞机以灵活和低空作战能力著称。它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70公里每小时,飞行高度可以降到100米以下。 由于八路军没有防空武器,日军飞机经常肆无忌惮地低空飞行。他们这样做不仅为了提高轰炸精度,更是为了打击军民的士气。 在后山的草丛中,宋岭春端着他的三八大盖注视着天空。这支步枪是他最熟悉的武器,平时打靶时百米之外能击中铜钱大小的目标。 按照部队的规定,遇到敌机轰炸时要严格隐蔽,不能随意开火暴露目标。但此时的情况却给了宋岭春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那架Ki-27战斗机在低空盘旋时,突然转向朝宋岭春的方向飞来。飞机的高度不到100米,速度也因为转弯而明显减慢。 从宋岭春的位置,能清楚地看到飞机座舱中的飞行员。多年打猎的经验告诉他,这个距离和角度,完全在他的射程之内。 宋岭春举起三八大盖,快速计算着飞机的速度和方向。就像以前打猎时瞄准飞鸟一样,他要预判目标的运动轨迹。 战斗机的引擎部位成为了他的目标,那里是飞机最脆弱的地方。宋岭春稳住呼吸,手指扣在扳机上。 这一枪打出后,战斗机立即开始冒黑烟,机身剧烈摇晃。飞行员努力想要控制住飞机,但已经无济于事。 其他三架战斗机见势不妙,立即调头逃离。而那架中弹的飞机则在浓烟中坠向远处的山坡。 宋岭春击落敌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胶东军区。这个消息引起了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高度重视。 许世友立即派人将宋岭春接到司令部,详细了解战斗经过。从宋岭春的叙述中,许世友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战术启示。 在此之前,八路军面对敌机轰炸时只能被动防御和躲避。这种应对方式让日军的空中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许世友随即召开了一次军区级别的作战会议。会上他强调,在没有防空武器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部队的射击本领。 会议决定,今后遇到敌机轰炸时,除了做好隐蔽外,还要选派枪法精准的战士在合适时机进行射击。这个战术调整让日军的轰炸行动受到了很大限制。 从此以后,日军飞机不敢再肆无忌惮地低空飞行。他们被迫提高飞行高度,这直接影响了轰炸的精确度。 八路军的这次战术创新,不仅提高了部队的防空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军民的信心。一支普通的步枪也能对抗先进的飞机,这让每个战士都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击落敌机后,宋岭春继续在部队担任战斗任务。他的枪法和胆识在多次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宋岭春已经荣立了两次战斗大功。这些功勋的背后,是他在战场上不断创造的战绩。

0 阅读:87
鹏天玩转旅游

鹏天玩转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