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瓮棺葬
温纶说过去
2024-12-04 19:56:02
在七千至四千年前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墓葬中,常见一种特殊的葬俗,被称为“瓮棺葬”。其多以瓮、盆为葬具,二者扣合在一起,常用来埋葬幼儿或少年,有极个别成人也有用瓮棺的情况。
瓮棺葬的葬具一般都是日常使用的陶器,用于顶部倒扣的陶盆底部钻有小孔,一般认为是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这反映了仰韶文化先民已经形成了灵魂不灭的共同观念,甚至已经具备了原始的宗教信仰。
虽然这种瓮棺葬的随葬品一般较少或者直接没有随葬品,但是多数都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直接在室内地面以下,这反映了生者对所葬死者的关爱与特殊情感,或许是觉得在人世间都弱小的人到了阴间可能会更害怕、更容易受到伤害,因此需要放在瓮里、埋在近处吧。
在中原地区,瓮棺葬的使用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但在南方一些地区,这种葬俗依然延续至封建王朝时代。
目前西安博物院在展的「探长安」展览第一单元“渭水先声”部分中第一展柜与第二展柜中就有一只陶瓮和一只陶盆,陶盆底部中间有小孔,当时从墓中出土时这二者就是扣合起来形成瓮棺葬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