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老红军为证明身份只身来到北京,在检察院门口主动去“碰瓷”检察长,唱完一首军歌后,向检察长庄严敬礼:“请求归队!” 新中国成立后,一个特殊的群体开始寻找自己的身份证明——他们是在战争年代与部队失散的红军老战士。这些失散的红军战士大多没有档案和证件,要证明自己的红军身份难上加难。 在江西吉安的一个小山村里,就住着这样一位老红军战士肖成佳。每当有人问起他的经历,他总是缓缓道来:1928年,他才12岁,红军路过家乡时,他便偷偷报名参了军。 因为年纪小,红军把他分配到儿童团。在儿童团里,他负责站岗、放哨,还要帮助宣传革命思想。少年肖成佳做事认真负责,在儿童团里表现突出。 三年后,15岁的肖成佳终于等来了重要的转变。组织安排他担任红五军团宣传大队队长,这是他军旅生涯中第一个重要岗位。在宣传队期间,他不仅要组织文艺演出,还要负责提升战士们的士气。 1935年,在一次掩护红三军团撤离的战斗中,肖成佳第一次拿起了枪。八个小时的激战,让这个宣传队长真正体会到了战场的残酷。这次战斗的胜利,让他获得了组织的重视,被调到了红九军团。 在红九军团期间,肖成佳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首长黄火青。在黄火青的带领下,肖成佳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命运的转折就在古浪战役中发生了。 那是一场惨烈的战斗,炮火纷飞中,肖成佳被炮弹击中。由于伤势严重,他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不料在转移途中,医院与部队失散了。更糟糕的是,他们遭遇了马家军。 马家军给了两个选择:要么加入他们,要么回家。为了不违背革命理想,肖成佳选择回家。但马家军并没有轻易放人,而是将他关押起来,索要赎金。肖成佳的母亲凑齐三十大洋,这才把儿子赎了回来。 1979年春天,一场广播节目改变了肖成佳的生活。收音机里传出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黄火青,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这个消息让63岁的肖成佳立刻坐直了身子,他反复确认着这个名字。这位检察长,正是当年在红九军团时的政治部主任黄火青。 肖成佳立即向家人宣布了自己要去北京的决定。面对家人的反对和担忧,他只是默默收拾行李。 他清点了自己的积蓄,只有80元钱。这些钱要负担往返北京的路费和在北京的食宿费用,显然是很紧张的。 为了省钱,肖成佳选择了最便宜的交通方式。坐着绿皮火车,经过了三天两夜的颠簸。 到达北京后,肖成佳连住宿的地方都舍不得找。他在火车站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直奔最高人民检察院。 检察院的大门很威严,门口站着身着制服的警卫。肖成佳上前说明来意,却被拦在了门外。 他在检察院门口来回踱步,思考着如何才能见到黄火青。这时,一个警卫提醒他,首长的车一般都会从大门进出。 肖成佳立即打起精神,仔细观察每一辆进出的汽车。终于,他看到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出大门。 情急之下,肖成佳直接冲到了车前,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去路。车子急刹车停下,司机从车窗探出头大声呵斥。 但肖成佳顾不上这么多,他快步走到车窗边,直接问道:"请问是黄火青首长吗?"车内的人点了点头。 肖成佳立即报出了自己的身份:"首长,我是三号花机关。"花机关是当年红军经常演出的一部话剧,而肖成佳正是在剧中饰演三号角色。 为了进一步证明身份,肖成佳主动提出要唱一首歌。这首《杜娘歌》正是当年黄火青亲自教给战士们的。 歌声在检察院门口响起:"十五岁入红军,只因穷人太苦深..."这首歌承载着太多的革命记忆。 检察院门口的这一幕引来不少路人驻足。但肖成佳毫不在意,他要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证明自己的身份。 黄火青听完歌声,立即认出了这位老战友。他让司机停好车,请肖成佳进入办公室详谈。 在最高检察院的办公室里,黄火青仔细核实着肖成佳的身份。他们从红军时期的编制聊起,回忆起了一个个重要的战役。 通过交谈,黄火青确认了许多细节。肖成佳对红九军团的情况、战斗细节、以及当时的生活场景都记得清清楚楚。 《杜娘歌》成为了最重要的证明。这首歌不仅包含了战士们的生活经历,更记录了革命的艰辛历程。 黄火青立即着手为肖成佳开具证明材料。他亲自写下了一份"民政部转江西泰和县党委会"的材料,为肖成佳证明身份。 看到肖成佳的衣着朴素,黄火青又拿出30元钱和30斤粮票。这份组织的关怀,让肖成佳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他挺直腰板,向黄火青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请求归队!"这一刻,他终于找回了失去多年的红军身份。 肖成佳的故事在当地传开后,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促使相关部门开始重视那些与组织失散的老红军的身份认定问题。 国家随后开展了一系列寻找老红军的工作。工作组深入革命老区,为更多失散的老红军颁发荣誉证书。 这些证书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对革命历史的尊重。它承载着对那个火热年代的记忆,见证着老一辈革命者的付出。
1979年,老红军为证明身份只身来到北京,在检察院门口主动去“碰瓷”检察长,唱完
鹏天玩转旅游
2024-11-29 23:48:15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