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八路军120师骑兵营,从日军手中救出机关人员后,被日军包围,谁知这时,25岁女教导员却说:“有几个战友落单了,我去救他们!” 这个女教导员叫李林,是120师独立支队骑兵营的首领。 4月26日,晋绥边区,日军正在疯狂“扫荡”。 晋绥边区特委机关和几百名群众,不得不撤退到洪涛山一带,想在这片山里,找个能喘息的地方。 可刚停下脚步,想休息一下,突然有个声音喊起来:“鬼子发现我们了,正往这边来!” 是个八路军侦察兵,他跑得气喘吁吁的,带来了这个坏消息。 撤离的队伍里,只有五百多人。大多数都是文职人员和普通群众,他们没怎么打过仗。 而敌人呢,是五六千名装备齐全的日伪军。特委的领导们急得团团转,情况太危急了。 就在这时,东南边突然尘土飞扬,一支骑兵部队冲了过来。 看到他们,机关人员和群众都高兴得叫起来:“李林来了,我们有救了!” 这支骑兵队伍,是120师独立支队的精锐之师,骑兵营。 他们的头领,是个年仅25岁的女将,名叫李林。 那么,一个年轻女子怎么能在混乱的战场上,统率骑兵营呢? 在危险关头,她又是如何勇敢地站出来,解救了被围困的机关人员和群众? 其实,这一切都与李林非凡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 1915年2月,她出生在福建漳州。但一出生,她就被遗弃在寒冷的冬风中。 幸运的是,一对印尼华侨夫妇路过,发现并收养了她。 在养父的耐心培养下,李林小时候就接受了不错的教育。 1929年,她跟着养母回到了福建,进了厦门集美中学读书。 这学校是华侨陈嘉庚先生出钱建的,陈先生的爱国故事,让李林很是感动。 就这样,李林心里种下了为国家出力的种子。1933年,李林从集美中学毕业了,又去了上海爱国女中继续学习。 在学校里,她不仅书读得好,还热心参加抗日救亡的活动,加入了“抗日救亡青年团”。 有一次,李林在街上做宣传,却被一个年轻人嘲笑了。但这事儿没让她退缩,反倒更坚定了她参军的决心。 她想着,要像古代的花木兰那样,去军队里,为救国出一份力。 1937年,李林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她被组织安排到了山西,参加军政训练班。 这个训练班是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从此,李林正式成为了一名军人。 在军政训练班里,她表现得特别出色。因此,她不仅被选为女生连连长,还被委以支部书记的重任。 这个连队很特别,是一支骑兵连。 李林兴奋不已,她终于可以像花木兰那样,身穿铠甲,骑着战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了。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兵并不容易。 她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驯服那些野性难驯的蒙古马。 不过,李林是个不轻易放弃的人,即使多次从马背上摔下来,摔得鼻青脸肿,她也从未退缩。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磨炼,那些蒙古马最终都被她驯服了。之后,李林又带着战友们苦练马背射击。 经过不断的练习,她们都掌握了在马背上射击的本领。几个月后,李林和她的战友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们从原本柔弱的女学生,变成了皮肤黝黑、身手敏捷的女骑手。 1938年春天,李林所在的连队并入了八路军120师独立支队骑兵营。 这个骑兵营主要是男兵,而李林则在其中担任教导员。在贺龙的带领下,她们奋勇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0年4月26日,李林率领骑兵营赶到了晋绥边区。 那里,特委机关和群众正被日军紧紧包围。看到这场景,李林带领骑兵营,主动吸引敌人的火力,为了保护特委机关和群众能够安全撤离。 激战了近一个小时后,特委机关和群众终于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但李林并未松懈,她注意到有几名战士在混乱中掉了队。 这些战士,随时都可能被敌人追上,她不能让他们单独面对危险。 于是,李林决定带领几名战士回头,去营救那些掉队的战友。 经过又一番激战,掉队的战士们成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与大部队再次会合。 然而,此时的李林却已深陷敌围,她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失血过多,处境十分危急。 面对冲过来的敌人,李林一拍马背,直冲向旁边的小山,嘴里嘀咕着:“有本事,你们就来!” 到了山顶,李林找了棵大树,一屁股坐下,还故意把头歪到一边,装出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她心里却在盘算,如何收拾敌人。 敌人看她这样,都以为她放弃了,就大胆地走过来,还笑着说:“哈哈,这女的,知道逃不掉了,直接放弃了。” 李林一听这话,猛地睁开眼睛,手里的枪已经准备好了。她咧嘴一笑,砰砰砰就是几枪。 六个敌人就这样应声倒下,其他人吓得脸都白了。李林站起来,抖了抖衣服,看着手里的枪,还剩最后一发子弹。 那些敌人见状,都不敢动了。这时,她抬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 “砰——”一声枪响,李林的生命定格在了25岁。当时,她怀孕了三个月,但她选择了以死明志。 为了纪念她,平鲁一中更名为“李林中学”。 1972年,周公来到大同视察,专门提到要宣传李林的事迹,让更多人知道她的名字,记住她的故事。
1940年,八路军120师骑兵营,从日军手中救出机关人员后,被日军包围,谁知这时
靖江的过去
2024-11-14 14:54:21
0
阅读:242
用户10xxx87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