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剿匪骑兵来到一座寺庙,因寺庙丢失的一尊纯金佛像,竟找到了土匪的踪迹,将3000叛匪一网打尽。 当时,正值冬天,华北的一支骑兵队伍踏进了乌兰布和沙漠,他们是去追捕一个名叫“张疤子”的土匪头子。这支队伍就是威名远扬的“白马连”,属于第十师12团二连。 他们骑着马,在沙漠里跑了整整21天,最后来到了狼山脚下的一个寺庙,叫做阿贵庙。天黑了,战士们冻得直哆嗦,又累又饿。 但他们并没去打扰庙里的和尚们,就靠在马旁边,一觉睡到了天亮。庙里的和尚们看到这一幕,心里都暖暖的。 于是,寺庙的住持,格达活佛,把庙里养的上百匹好马牵了出来,让战士们换着骑。这些马儿都养得膘肥体壮,战士们一看就精神了,行军的速度也快了好多。 过了几天,“张疤子”带着他的土匪们在沙漠里转悠了一个月,实在没地方可去了。最后,在米仓县的一个叫太阳庙的地方,“张疤子”带着200多名土匪向骑兵队伍投降了。 投降的时候,“张疤子”的参谋长王如意哭得一塌糊涂。原来啊,他们逃跑的时候带了600多匹好马,结果土匪们饿得不行,把马都吃了,最后只剩下200多匹了。 这样一来,“张疤子”这股土匪算是彻底完蛋了。要知道,他们可是在河套地区嚣张了50多年的“麻子队”啊!现在好了,骑兵队伍终于把他们给收拾了。!而这一切啊,还得从100年前说起呢…… 1852年春天,邢台县东石门村的王柱家添了个儿子,取名叫同春,人们也喊他俊川,小名进财。 这王柱啊,是个爱舞刀弄枪的人,常干些欺压百姓的事,攒了不少不义之财。 后来太平军打到了邢台,王柱一害怕,就把家产都卖了,带着全家老小,跑到了两千多里外的内蒙古磴口县去投靠亲戚。 在亲戚家过日子,那滋味可不好受。王同春5岁那年,出了天花,因为没钱治,脸上落下了一脸麻子,还瞎了一只眼。 可这孩子心气高,不仅学了点文化,还跟师傅王三侉子练了一身好武艺。 到16岁那年,村里有个同伴嘲笑他是“独眼龙”,他一气之下,就把那同伴给打死了。之后他躲到了阴山里,干起了土匪的勾当。 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年,王同春慢慢混出了名堂。他觉得自己这样刀口上舔血的生活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决定洗手不干,过起了安稳的富翁生活。 他开始结交有权有势的人,就连当地的悍匪卢占魁,也跟他称兄道弟。 别看王同春长得不咋样,可他却娶了三个如花似玉的妻子,还生了一大堆孩子。 不过,王同春虽然有两个儿子,可惜都不成气候。 他们文不成,武不就,只爱流连风月场所。不幸的是,两人都染上了花柳病。 王同春花重金请外国医生来治,虽然病治好了,但大儿子脸上留下了麻子,小儿子则双目失明。 后来,小儿子受不了这种痛苦,选择了服毒自尽。大儿子王英,就接管了父亲的基业。 两个儿子不成器,但王同春家财丰厚,还很有远见。他看中了杭锦后旗的肥沃土地,决定挖运河灌溉。 于是,他和杨氏兄弟合作,共同开挖了杨家河,最后拥有了16万亩良田,成了当地的大富豪。 他还养了一支3000多人的私人骑兵武装,人称“麻子队”。可惜,好景不长,1925年秋,王同春去世了。 儿子王英准备继承父业,最后,他竟投靠了日本人,做了可耻的汉奸。 卢沟桥事变后,“麻子队”人数猛增,达到了15000多人。日军担心他们势力太大,难以控制,就派了些教官进去。 但实际上,“麻子队”的大权还是握在“张疤子”手里,日本人根本插不上手。 1945年日本投降,王英当了总司令,“麻子队”也换了个名字叫“西公旗保安团”,“张疤子”自然是团长了。 可是王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因此而收敛,1950年5月23日,他还是因为“汉奸罪”被公安机关抓了。 这消息一传到“张疤子”那儿,7月10日,他带着“麻子队”公开叛变,把华北野战军派来的人都给杀了。 董其武将军一听这事,气得不行,马上下令组建剿匪部队,誓要消灭这股叛匪。 剿匪部队和叛匪打了好几场硬仗,但叛匪狡猾得很,总是找不到他们的踪影。 后来,在乌兰布和沙漠的一次追击战中,剿匪部队终于成功穿越了沙漠,还在阿贵庙得到了僧人们的帮助。 僧人们给战士们准备了吃的、马匹,还告诉他们叛匪抢走了庙里的一尊纯金佛像。 这尊金佛像,就成了剿匪部队找到叛匪的关键线索。剿匪军队一路细心搜寻,紧追叛匪的踪迹。 在米仓县东的什儿庙后山,他们终于发现了叛匪。一场战斗后,叛匪被歼灭,剿匪军队又连续打击了其他叛匪。 “张疤子”的势力,被逐渐削弱。最终,在太阳庙山后的沙漠中,他们围住了“张疤子”和他的残余部下。 四天的激烈战斗过后,所有叛匪都被消灭。“张疤子”不得不选择投降,绥远长达50年的“麻子队”就此覆灭。 战场清理中,那尊被劫的纯金佛像被找回。剿匪军队恭敬地将它归还给了阿贵庙,并向僧侣们表示了感谢。 “多行不义必自毙。”横行50年的“麻子队”,终因一尊金佛而灭亡,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正义的彰显。
1950年,剿匪骑兵来到一座寺庙,因寺庙丢失的一尊纯金佛像,竟找到了土匪的踪迹
靖江的过去
2024-11-08 09:15:03
0
阅读:154